不少做夜市的小商小販利用這里比較亮的優點,來到“華美風”廠房樓下扎堆,自發形成了市場,女工下夜班都能買到熱騰騰的餃子或者湯圓,吃飽了回家睡大覺。
由于人氣足,這不是虛言,單“華美風”小夜班、大夜班換班的工人就有三四千,當然不缺人氣。
擺個餛飩攤,弄個煮湯圓的小買賣或者來個揚州炒飯的小推車,一個月都能掙兩三個人的平均工資。
只要能夠掙錢,中國人從來都是愿意吃苦耐勞的,所以這條街過了夜里十二點依舊熱熱鬧鬧。
北大街何止是占了小半條街的“華美風”獨領風騷,還有不少單位也完成了大興土木,因此這條街正在走向繁華。
以前完全是縣政府號召各單位采取集資、合資、私人投錢參股的辦法砌樓房,如今根本用不著號召,集體和個人都積極主動。
為何?西大街的房子漲價了唄!
最初西大街一樓二樓的均價大概是二百五十塊一個平方米,一年后,已經有浙省的個體戶出價五百塊一個平方尋求購買。
只不過成交量很少,因為沒人是傻子,一個個都看好三水縣的發展前景,絕大多數私人和單位舍不得出手正在下蛋的母雞。
“華美風”和“自強服務公司”的中層干部們干勁兒更加足了,因為大家心里高興,大部分都感激張芳芬。
人的心里都有桿秤,都記得那時張芳芬召開會議,鼓勵大家買店面房,還主動承諾借錢給他們。
有思想不通的干部,還親自勸說。
現如今鐵的事實證明張董事長是對的,是高瞻遠矚的領頭人,聽她的絕對吃不了虧。
店面房的價值不到兩年翻了倍還拿錢買不到的事實刺激了太多單位和個人。
北大街很快就沒地盤了,如今東大街也在如火如荼搞建設,南大街用不著說,早就被“事竟成賓館、飯店”和“師恩橋”沿河風光帶全占了,那里是三水縣最漂亮的地方。
相信明年國慶節,三水縣四條主街再也瞧不見破房子。
調查組明查暗訪時特意走進北大街的小型服裝廠跟縫紉女工聊家常。
無非是詢問她們的收入,詢問整個三水縣的就業現狀。
老百姓而且是完全靠勞動吃飯的老百姓,絕大多數口無遮攔。
她們有啥說啥,肯定不完全是好話。
兩天時間調查組接觸了不少于一二百基層群眾,聽了幾十個縫紉女工吐槽,知道她們今年每個月的平均收入不低于八十塊錢。
但是她們有顧慮,也有些看法,主要問題是來三水縣打工的人越來越多,擔心外地人搶她們飯碗。
她們之所以吐槽就是因為外地人多了,而且越來越多,導致本地人的工錢很難再提高。
她們一致要求限制外縣市、外省的農民來三水縣做工,都憤憤不平縣里沒有給予外來務工人員限制。
西大街的商戶很多,調查組當然不會忽視,他們專門挑規模不大,而且不是三水縣口音的個體戶暗訪。
目的當然是掌握三水縣干部的工作作風,查查外地個體戶有沒有遭遇吃拿卡要。
能夠不遠千里來到三水縣開店的外地人哪有泛泛之輩?
他們的見識比縫紉女工強多了,沒有對比沒有發言權,他們在三水縣做生意不但沒有被刁難,還享受到了市民待遇,心里舒服。
個體戶見主動來攀談的這些人外地口音,都覺察出不同尋常,反而是他們把三水縣的干部們可勁兒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