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瀚沒讓老爸貼本,但是建議黃道舟只能考慮一成毛利,因此“事竟成飯店”和“風牌專賣店”購買的空調平均價是五千塊錢。
家里的飯店和專賣店現金流充裕。
十一月份的營業額已經接近八千萬。
十二月份和一月份是服裝銷售的傳統旺季,月營業額過億那是鐵板釘釘,甚至于有望翻一兩倍。
渠道為王,擁有二百幾十家而且一直在增加中的“風牌”專賣店,在八十年代中期已經堪稱王者,知名度與日俱增。
“風牌”系列服裝、皮鞋、運動鞋、板鞋、皮帶、箱包等等貨真價實,價位適中,已經獲得城市青少年的青睞。
所有的服裝和鞋帽、皮帶、挎包等等都自己生產不太現實。
代工理所當然,而且用不著跑去外地,三水縣工商業蓬勃發展的好處體現到了實處。
這兩三年興辦了太多服裝廠,太多生產配套小商品的私營小廠。
“華美風”制定加工費標準,提供設計,負責打版,提供原材料,派遣驗收小組,現如今為“風牌”代工的大小廠家好幾十。
“華美風”大方,加工費高于平均水平兩成,但是技術、質量的要求近似于苛刻。
有利有弊,只要承接過“風牌”訂單的服裝廠,管理水平、質量要求自然而然提升一大截。
因此三水縣包括周邊縣市的服裝廠都以能夠為“華美風”代工為榮,都竭力加強管理,提升工藝,爭取通過“華美風”的考工,拿到代工合同。
“華美風”是中美合資的企業,實際上跟“風牌”專賣店是兩回事,“風牌”專賣店其實是幾百個個體服裝店。
聚沙成塔真的好厲害,一家店平均日營業額萬兒八千,一個月就是二三十萬,一百家就是兩三千萬。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黃瀚家正常情況下營業額月收入已經達到幾千萬,進入旺季肯定過億,甚至于達到兩個億。
這還不包括外銷的拉桿箱、旅行包,黃瀚當然財大氣粗。
兩千臺套空調也就是一千萬而已,提升專賣店的環境后做到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更加能夠吸引顧客,何樂不為。
跟老爸不玩虛的,合同敲定當天打款,那一刻,黃道舟驚訝目瞪口呆。
兒子、老婆說給一千萬,立馬就能拿得出,他們該賺了多少啊?
說實話,家里經營的產業黃瀚和張芳芬故意不和黃道舟多談,因此黃道舟根本不知道家里的實力已經大得恐怖,而且是化整為零的模式不顯山露水。
二十幾家大飯店,接近三百家專賣店聽起來很多,分解到幾個省、幾個直轄市就沒多少了。
如“事竟成飯店”在滬城僅僅是開了三家罷了,“風牌專賣店”也不是很多,七家而已,那么大的滬城,這一點點產業真的是滄海一粟。
如蘇州這樣實力強大的地級市,專賣店也就是三家而已,飯店只有一家,浙省省會杭城和本省省城也跟蘇州差不離。
計劃中,再有兩年,“風牌”專賣店基本上能夠做得到地級市以上城市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