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水平不太差的縣城至少要在主要商業街買下或者修建四五百平方米的樓房,開一家營業面積不低于二百平方米的專賣店。
這其實就是趁著房子還是白菜價時完成跑馬圈地,以后只要有這個銷售渠道在手,面臨競爭時肯定領先一步。
如今又沒做到計算機聯網的管理模式,飯店、專賣店都是個體經營,都各有業主,誰能知道這些其實都是一家子?
面對老公的驚愕,張芳芬直打馬虎眼,她沒解釋什么,只說了句:
“放心吧,我家從來不做違法的事,也不偷稅漏稅,你別問太多,集中精力把你的‘全力企業’做成全國第一”
電空調是個新產品,前景如何黃道舟心里沒底,壓力大著呢,妻兒直接給一千萬拿走兩千臺,此時無疑是雪中送炭。
上陣父子兵果不其然!黃道舟哪會再問什么,樂滋滋接受。
五千塊錢的銷售價,“全力企業”不虧本,還能維持百分之十的毛利,有什么不知足?
黃道舟一直親自抓銷售,親自跑大客戶,積累了經驗,管理辦法層出不窮。
“全力企業”制定的銷售底價應該是八千塊一臺套,承諾免費安裝,三年內免費包修,五年內保修,僅僅收取工本費。
銷售公司的銷售員推銷空調有加價的權利,超過八千塊底價時,超出部分本著集體拿大頭,個人得小頭的普遍做法,三七分成。
已經是八十年代中后期,鄉鎮企業積攢了實力,展現出了競爭力,他們的銷售都是采取這種跟銷售員分成的模式。
“全力企業”如果不改革,早晚也會被鄉鎮企業干翻,所以黃瀚早早的讓黃道舟制定底價,超出底價部分跟銷售員共享。
全力空調短時間不會遭遇惡性競爭,因此底價訂得高高的,但是閥門、水龍頭、波紋管、膨脹節的底價截然不同。
利潤率最低的是閥門、水龍頭,底價只有百分之八到十的毛利,利潤高一些的是液壓元件和波紋管、膨脹節,毛利率在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三十之間。
超價部分“全力企業”拿百分之七十,其實相當于是和銷售員平分超價部分的利潤。
因為企業所得稅和相關費用都是“全力企業”承擔,銷售員拿百分之三十,是拿現錢。
這些錢至于是銷售員凈賺,還是全部因為需要公關花掉了,“全力企業”管不著,也不想管。
“全力”電空調剛剛起步,也是采取一家家企事業單位上門推銷的方式。
為了調動銷售員的積極性,頒布了獎勵辦法,只要“全力企業”愿意簽合同,不管銷售價格是多少,銷售員每賣出一臺空調可以結算三百塊錢業務費。
這錢跟超價部分無關,是給銷售員的銷售費用,如果一個單位準備買五十臺空調,銷售員可以動用一萬五千塊業務費公關。
在八十年代中期,花七八十塊錢請客標準就不低了,花一二百塊錢送禮,肯定拿得出手,因為大城市職工的平均工資也就是一百塊左右。
一臺空調提取三百塊業務費,相當于是給了銷售員重獎。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果不其然,銷售員們各顯神通。
黃道舟一直都是親自培訓銷售員,早就把潛在顧客列了清單,主要公關對象就是看上去規模不小,檔次不太差的賓館、招待所。
八千塊一臺套,這個價格在后世貴得離譜,但此時絕對是良心價,因此不少銷售員賣出了九千、一萬一臺甚至于更多的好價錢,僅僅是提成就發家致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