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存在貪污**,不發生惡劣的**,完全可以大膽探索,出了問題有他們兜著。
如果“抓大放小”的改革成功了,率先干成的三水縣將要再次成為典型,成為全國縣、市學習的榜樣,三水縣的領導干部肯定能夠被提拔。
黃瀚知道“抓大放小”是必由之路,早就要求秦昆侖、錢國棟、陳義華、宋解放等等縣領導莫要猶豫,放開手腳干。
得到了上面的肯定后,秦昆侖、宋解放等等的膽兒更加大了。
蔬菜公司積重難返工資都快發不出必須改革,沒有好辦法,只能選擇下崗分流。
豆制品公司也不行了,僅僅是比蔬菜公司強一點點,如今工資已經發不全。
這兩家單位不可能生存,因為改革開放后,農民做豆腐賣,種出的蔬菜瓜果自己賣!
犯得著麻煩那些捧國家飯碗的營業員?
蔬菜跟豬肉不同,生豬檢疫、統購統銷的制度還在,食品公司還可以利用這個優勢跟個體戶競爭。
蔬菜此時根本沒有準入門檻,蔬菜公司當然形同虛設。
集體做豆腐可想而知,哪有可能跟起早貪黑一個人干三個人的活兒的個體戶競爭?
這兩家單位婆婆媽媽一大堆,面臨下崗分流的四零五零人員高達二百多。
大領導都忌諱發生**,三水縣當然要慎重對待,必須妥善解決大部分職工的下崗分流重新就業。
秦昆侖和宋解放要求與會的各單位一把手拿出態度,為縣里排憂解難。
“全力企業”又要擴大再生產,需要技術工,也需要勞動力,黃道舟表態接收一百下崗工人。
他提出不能一刀切,要進行搭配,接收兩個小伙子或者青壯年職工必須搭配一個四零五零人員。
黃道舟胸有成竹,“全力企業”現有職工干部一千多,風氣正,進來的新人不足百分之一,用不著三個月就能同化。
萬一少量四零五零人員沒有體力干不了重活兒,負責廠容廠貌,搞搞衛生總行吧!
黃道舟還不怕人家裝象,目的就是為了逃避勞動。
因為“全力企業”的工資、獎金跟工作難度、生產效率掛鉤。
打掃衛生這種低端且是個人就能干的活兒,僅僅拿檔案工資而已,獎金有,最低標準,還必須通過考評,不是人人有份。
“全力企業”工作表現一般,技術一般般的普通工人,平均月收入已經達到二百塊。
然打掃衛生的連六十塊都勉強。
想在“全力企業”混日子不要緊,混來混去混自己。
因為同樣是工作八個小時,哪怕是沒有技術的搬運工,只要肯出力,月工資都能拿到手超過一百五十塊。
在有奔頭,能夠掙更多錢的前提下,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是勤勞的,“全力企業”的多勞多得提現得淋漓盡致,并且上不封頂。
適應了“全力企業”的管理制度后,基本上不會有人明明能干體力活兒,卻故意扛著掃把打掃衛生。
現在的三水縣,“下崗工人”這個新名詞已經流傳開,出處當然是黃瀚跟宋解放、秦昆侖等等縣領導的談話。
宋解放是大學畢業,原本是用“失業人員”這個詞,聽了黃瀚的新詞后覺得妙不可言,跟大領導們匯報工作是用上了“下崗職工”這個新詞。
大領導們覺得這個詞很好,社會主義哪能存在失業現象?都是暫時性的,下崗的目的是為了重新上崗。
宣傳“抓大放小”必不可少,宋解放把“下崗職工這個詞”寫在講話稿里了。
這段講話內容不僅僅在縣電視臺三水新聞播出,還在三水人民廣播電臺早、中、晚播放三次,聯播一個星期。
連黃瀚都從壩口廣場的大喇叭里聽見了宋解放慷慨激昂的聲音:
“下崗不可怕,大不了從頭再來,只要踏實肯干,走上新的工作崗位肯定能夠得到更多收入!
食品公司、飲食服務公司絕大多數‘下崗職工’都成功上崗并且拿到了比原單位高的工資,還開始拿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