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孩子們都長大了,我們哪能不老啊!”
“是啊!年級大了最是不能聽老歌。今天忽然間聽到這首《老師慢些走》,只覺得鼻子發酸。”
……
黃瀚見到三個直接領導找來了,當然要放下手中的事情陪他們去辦公室聊。
聽何有為講明白了來意后,黃瀚想了想,道:“辦‘全力職中’的初衷是為以‘全力企業’為首的三水市大單位培養技術工,如今看來目的已經達到了。”
許慕光道:“我就是覺得收外縣市的應屆初中生違背我們的初衷,我們培養一個學生要貼不少錢,雖然不是市財政出錢,我們也得為‘全力企業’考慮啊!”
“那怎么辦,人家都找上門了,一口回了,以后我們市有事情找人家協調,人家還能給好臉!”何有為道。
許慕光道:“所以我才左右為難。也是我們‘全力職中’給的條件太好了。”
“肯定啊!我算過賬,一個學生一年恐怕要貼補一千多塊呢,一千個學生就是一百多萬。
也就是我們‘全力企業’有魄力,其他地方哪有可能這么干!”
“不是想干就能干的,不僅僅是貼錢,還得要拿得出這么多工作崗位,工資待遇還不能低了。
否則哪有可能讓中考落榜生趨之若鶩?”
許慕光、何有為包括郭校長談起這事兒都興致勃勃,都覺得與有榮焉!
黃瀚道:“這樣吧,給臨近五個縣市一家一百人的招生指標,前提是體檢合格的前一百名中考落榜生,特別注明,只招農村戶口。”
“為什么只招農村戶口呢?”
“很簡單,城市戶口總能等得到分配工作,農村戶口沒有這樣的條件。
他們畢業后肯定能夠安心進‘全力企業’工作。這基本上能夠杜絕我們花錢培養技術工,三年后便宜了別人。”
許慕光點頭道:“有道理。農村人反正都是臨時工、合同工,在哪兒上班區別不太大。”
何有為道:“我認為給一百招生指標,他們肯定樂壞了,我們可以趁機提更多條件。”
許慕光道:“你準備提什么條件說說唄!”
“‘全力職中’出所有的費用培養技工,如果外縣市畢業生不肯留在‘全力企業’工作,那么其他用人單位就得補交在他身上的所有花費。
我們也不亂來,一個學生一年按照一千二百塊算賬,差不離。”
“這倒是合情合理,可以跟人家挑明了談,不愿意來三水市工作的大可以選擇自己縣市的職業中學。”
“農村戶口哪有可能讀職業中學?學了干嘛?還不如提前三年出去工地上打工呢!”
“也是!據我所知,也僅僅是我們三水市收了幾大百農村戶口的初中畢業生,其他縣市的職業中學基本上是城鎮戶口。”
黃瀚知道辦學能夠帶動地方經濟,這還是個妥妥的綠色產業,不會給地方上帶來污染,只會給地方上帶來好處。
想把家鄉發展成為地級市,肯定是要辦大學的,可以采取跟名校合作,分設三水市校區的方式方法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