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合同約定十一月底之前兩批貨分別送達寧波港和南通港。
對方如果違約得支付合同金額三倍的賠償,相當于賠償十倍定金。
談生意,就是談生意,必須爾虞我詐。
秦淑潔談判時侃侃而談,不僅僅談經濟,把當下國際環境多么嚴峻給大家分析了。
指出西方國家隨時都有可能開始制裁,要不然那些代理商怎么可能全部離開了中國?
他們傻了?有生意不做?不想要業績了?
那是因為一旦開始制裁,西方的那些大公司包括日本公司都不敢造次。
為了強調事情的嚴重性,強調臭名昭著的“巴統”影響力有多大。
秦淑潔給大家講了“東芝事件”,這件事前年才被披露,主要原因還是“東芝”發生了內訌,有雇員反水告發了前東家。
講故事的目的是為了談判,為了加價,為了證明給國內廠家漲價百分之三十,其實不夠,她們公司還要補貼不少。
秦淑潔此時不知道,漲百分之三十能夠讓國內兩個大企業明年用上這些設備,他們根本不吃虧,還賺大發了。
原因很簡單,以美國為首的“巴統”對中國的制裁真正結束應該是九四年。
但是九一年年底,國際形勢松動許多,那時民用的化工設備能夠買得到,時間不等人,真拖到九一年年底再訂貨,新設備出產品至少晚三年。
這三年將要產生多少效益?
還有一點很重要,這三年人民幣貶值的速度在加劇,**年的官方匯率是一美金兌換不到三點八元人民幣,九一年漲到一美金兌換五塊三毛多人民幣。
九一年跟**年相比較,人民幣對美元匯貶值超過了百分之四十。
再加上由于美元走低,國際大宗商品在漲價,國內企業買這些設備恐怕實際上要多花一半美金都不止。
形勢比人強,這一回不僅僅是兩個大企業急了,部里一樣的急不可耐。
領導們下達了硬任務,要求務必買到最先進的設備,無論如何要填補幾種重要化工產品的國內空白。
“東芝事件”上了黨校的教材,絕大多數干部都學習,以此認識到西方陣營的真實嘴臉。
大領導覺悟不低,嚴肅指出當前形勢嚴峻,西方國家將要聯合起來制裁我們。
有些原材料我們必須做到自給自足,否則對不起國家節衣縮食進行的投資。
領導下達任務,講政治,講感情,講國際形勢,講迎難而上,講“東芝事件”,就是沒講再給多少外匯。
不能怪領導們,如此情況下,外匯更顯彌足珍貴,要做好用多少,外匯儲備就減少多少,沒法補充的心理準備。
況且批出去的外匯就是按照原先的合同數額,不要回來一部分已經不錯了,哪有可能加碼?
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呀!兩家大型化工企業的領導們傻眼了!
怎么辦?是不是再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減少一些進口設備,用國產的替代?
廢話?誰不知道要盡可能節約外匯?國產能夠替代的早就替換了,現在訂貨的設備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
這都是配套性極強的設備,不是隨隨便便去掉一部分能行的。
沒法談啊!不能硬碰硬,得迂回。
國內談判代表前倨后恭,跟秦淑潔和她的團隊大打感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