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生對司馬順民說:“司馬長史,昨日我已與麾下官員和部將商議了,倘若司馬楚之愿意效忠本王,本王不日即親自統兵五萬南下救援!”
僅僅只有一個條件,但卻讓司馬順民臉色大變,他毫不猶豫的否決:“燕王殿下,這絕不可能!殿下雖貴為燕王,但我家王爺也是瑯琊王、征南大將軍,名頭雖不及殿下,卻是朝廷欽封的王爵,我司馬家還是前朝皇族,尊貴無比,讓我家王爺給燕王當下屬是對我家王爺的侮辱!”
趙俊生也不惱,笑著對司馬順明說:“司馬長史不必著急,這么大的事情你一個人當然做不了主。這樣吧,你先回去向司馬楚之稟報本王的要求,本王這里隨時歡迎司馬長史再來!只要司馬楚之答應,部署在冀州的兵馬兩日之內就可集結,五日之內就能抵達黃河北岸,這還是只是先鋒大軍,本王還會親率大軍五萬南下!”
司馬順明剛剛才坐下,這時不得不站起來抱拳:“告辭!”
此人一走,東方辰向趙俊生拱手說:“王爺不必擔心,正所謂‘漫天要價、坐地還錢’,司馬楚之真想求救于王爺,必定會再派人來的!”
趙俊生摸了摸下巴,看了看在場的謀士官員問:“你們說本王直接帶五萬大軍渡河去齊州打退南朝大軍,然后就賴在齊州不走了,司馬楚之也不能趕我走,齊州之事還不是本王說了算?到時候我五萬大軍在那里,他能把我怎么樣?本王先把那地盤占了再說,你們覺得如何?”
“萬萬不可!”崔浩起身拱手說,“王爺,咱們可以與司馬楚之談條件,無論最后以什么條件達成,司馬楚之都必須履行,他和齊州上下軍民人等也無話可說,但王爺若是在不談好條件的情形之下出兵,最后還賴在齊州,這就有趁火打劫之嫌。南朝是正大光明的入侵,而王爺這么做就有些不光彩了,名聲不好聽啊。王爺是要干大事的人,怎么能如此不顧惜羽毛呢?”
趙俊生把崔浩的話一想也覺得這么干的確有些令人不齒,于是說:“那行,咱們就慢慢等吧!對了,再跟諸位說一件事情,如今我這燕王轄下的領地越來越大,但人才方面儲備不夠,被從吏員中提拔起來的有才之人畢竟太少,其他多缺乏見識,寒門中能用的都用了,不能用的也用了,依然人才不足!”
“世家方面,讀過書的人雖然多,但真正有用的也不多,多是紈绔子弟,有才的人又宗族觀念太強,往往把私利和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樣的人本王也不敢用。你拿著本王俸祿,自然要把本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先公后私才行,先私后公的人都是碩鼠,養肥了自己,虧空了公家,這怎么行呢?”
“所以,本王的意思是加大對各地學堂的投入,在各州、郡、縣、甚至鄉里修建學堂,辦公學!官府對族學、私塾等學堂進行收編,買下學堂和私塾所在地基和房屋,由官府對教書先生支付薪俸。除此之外,還要另行建造學堂,以彌補學堂不足造成適齡孩童無法上學的困窘!對于那些德高望重、有才學的教書先生,上級官府可以考慮破格調任為官!”
“這個想法要實施并見到成效,需要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但不能不做。在這期間,我們還需要從各地挖掘人才。例如民間有才學和名望的人可以向朝廷自薦,亦可由知名人士和官府舉薦;再例如,可以去游說、策反一些我方勢力之外的人才,本王聽說滎陽太守王慧龍就是大才,這樣的人我們要大力爭取······”
趙俊生的指示被幽州官府執行下去,效果還是不錯的。
兩個月后,在朝廷做將軍的源賀竟然被黑衣衛的人策反了,帶著全家老小逃到了幽州,趙俊生接到消息后大喜,親自去城外迎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