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村子有的沒有發生過病死牲口的事情,有的村子發生過一兩次,有的發生好幾次,但平均下來,每個村子都存在著牲口病死的情況,而這些主要都是因為喂養不當造成的。
同時,牲口的增加也造成了許多糾紛,例如牲口經常破壞農作物,隨地大小便造成不衛生的狀況,當然這些問題都不大。
過得兩天,趙俊生一行人來到了蒲陰,前往蒲陰城的途中路邊有一戶單獨的人家,趙俊生等人停下來在這一家歇腳。
“老丈,朝廷不是頒布了馬政,百姓們可以向官府借牲口喂養,三年后只需歸還同樣的數量的牲口,這期間牲口下崽歸百姓們所得嗎?我們這一路走過來看見很多地方的百姓們都從官府借到了牲口,你們家怎么就沒有呢?是不是沒有去找官府借?”
老人一邊編著簍子,一邊說:“怎么沒有?老漢都去過三回了,怎么都借不到,我們這里的窮人都借不到,也不只有我老漢一家!”
趙俊生與花木蘭和崔浩互相看了看,花木蘭問:“怎么會借不到呢?那官府把牲口都借給什么人了?”
“官府的那些官老爺說我們這些泥腿子根本不會伺候牲口,就算借給我們,我們也喂養不好,還可能會死掉,牲口死掉了我們也還不上!至于官府的那些牲口,都被那些當官的借給了富戶!”
趙俊生皺眉說:“借給了富戶?朝廷不是有規定家中有牲口的農人不能向官府借牲口喂養嗎?那些富戶既然喂養牲口,肯定不是幾只,喂養的數量肯定會很大,朝廷也有規定,必須要向官府申請得到準許才能大批量喂養,他們是怎么通過官府審核的?”
老人呵呵一笑:“沒有偌大的好處,那些當官的敢無視朝廷的禁令?”
利益動人心,正如這老丈所言,沒有足夠的利益驅使,那些官老爺敢無視朝廷的規定,甚至是違反規定?這里面必然存在著官紳勾結的情況。
繼續啟程之后,李寶顯得很是氣憤:“大王,這些混賬竟然如此可惡,實在該殺!”
趙俊生沒出聲,他在思考一個問題,乾國初立,他這個大王的威望是正隆的時候,這些官員都敢違反政令的規定,他們到底是膽子大到要錢不要命,還是有所倚仗?不過他也明白,乾國雖然是初立,但朝中勢力分布已經漸漸有了雛形。
例如裴進、東方辰、崔浩、寇謙之、高允、曹蛟、高旭等一大批原來,他們都通過舉薦的方式向他推薦過官員,也在自己職權范圍內提拔過官員,而這些被舉薦和提拔的官員自然就成為他們旗下的一員,勢力派別就此產生。
花木蘭問崔浩:“崔尚書,你覺得此事應當如何處理?”
崔浩思考一下說:“此事還需要多方驗證,如若情況如實,臣以為應當嚴厲處置,不過大王和王妃最好還是不必親自出面,畢竟只是一個縣,上面還有太守府、刺史府呢,只需把此事知會給刺史府,刺史府就會責令太守府派人查證,大王和王妃日理萬機,如是親自過問一個縣的馬政施行情況,只怕事情永遠也忙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