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兵院籌建的這一年內,院擔任教官、教習和傳授學員學識的先生都全部到位,兵院的典籍室已收藏典籍三萬卷。
大乾十一年正月,兵院的招考事宜就鋪開了,兵院通過朝廷衙門向各地官府發文,發布告示,向全國招考學員,有忠君報國之心、勵志建功立業有志青年皆可在當地駐軍衙門報考!
報考之后由當地駐軍衙門派人進行身份核實,主要核查家世是否清白,三代之內是否有人犯事,有特殊才能的可以把自己的特長上報進行登記,核查無誤并且附和初步要求之后發放準考證,并把核查的檔案送往郡里。
兵院派人前往全國各郡親自主持招考一事,嚴防弄虛作假。是否錄取,是考官通過武藝、兵法謀略考核、忠誠度測試、人品測試、天賦測試、文化水平考試、身體條件的核查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做出決定。
兵院只從民間招錄五十人,這個比例可不高,可謂是相當低的了,猶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經過兩個多月的召開,從民間錄取的五十名學員終于出爐,從軍中招錄的五十人也全部到位。
開學典禮這一天,趙俊生、花木蘭和滿朝文武都來到了兵院,而校場上卻只有區區一百人。
趙俊生站在臺上看著臺下這區區一百人,說道:“朕聽說報告兵院的人數達到了五萬人,只有你們這一百人通過兵院的考核成為兵員的學員,這是你們的本事,也是你們的幸運!接下來,你們要在這里學本領,只要你們肯用功、肯努力,五年的時間足夠教官教習把你們培養成材!”
“你們是第一批兵院的學員,你們應該為此感到驕傲,因為今后軍中所有軍官將校都會出自這里,想要升遷的人必須要在這里住上一段時間才能獲得晉升的資格!”
“朕希望你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在兵院學好本領,結業之后進入軍中為國效力、建功立業!”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兵院都成為乾國上下,甚至是南朝、吐谷渾、北涼、柔然人關注的焦點,在南朝、柔然人看來,乾國設立兵院公然傳授武藝、兵法、謀略,簡直是聞所未聞,這些可都是各家不傳之秘,怎能如此大規模公開傳授給外人?
可乾國并不管南朝和柔然人的看法,兵院的教學進度依舊按計劃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