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生道:“征用民宅豈不是擾民嗎?朕又不是來享樂的,而是來實地了解巴蜀流民和梁州邊防武備的!楊烈,傳朕旨意,全軍就在這漢江南岸安營扎寨,行宮就不要建了,帥帳就是行宮!”
楊烈抱拳答應:“遵旨!”
旨意傳達之后,在楊烈的指揮下,護衛大軍在河邊扎營。
漢中郡太守聞伯真躬身躬身道:“既然陛下執意要在城外宿營,臣等也不勸了,不過陛下及隨行公卿大臣都一路車馬勞頓,臣等已在城內略備了粗茶淡飯,還請陛下和公卿大臣們進城享用!”
趙俊生點頭答應:“也好,朕既然來了一趟,如果連南鄭城都不入也說不過去!李寶,帶龍衛軍隨行!至于留在城外的兵將們,自行生火造飯,就不要給當地官府增加負擔了!”
“遵命!”
梁州的官員們聽了趙俊生這番話大大松了一口氣,現在梁州境內涌入如此多的流民,都糧食和其他物資的需求非常大,如果他們還要負擔皇帝的護衛兵將們的伙食,這個壓力就太大了。
歷朝歷代就沒有趙俊生這么不講究的皇帝,無論哪朝哪一代的皇帝出巡時,沿途的地方官府如果不做好接待事宜是要被重重治罪的,歷史上甚至一個太守在皇帝出巡時沒有及時做好接待事宜而害怕得上吊自殺。
說是粗茶淡飯也只是謙虛而已,就算梁州境內進來再多的流民,需要再多的物資,梁州各級地方官府的官吏們手上還是有一些拿得出手的東西招待皇帝和隨行公卿大臣的,他們不可能拿著好酒好肉去給那些流民吃,如果真有官吏把自己吃的好酒好肉送去流民們吃,那就真不是一般的愛民如子呢。
長方形的大堂內,趙俊生坐在主位上,兩側站著太監、宮女等侍者,隨行公卿大臣和地方官員們分別坐于兩側。
趙俊生一邊吃喝一邊問:“如今進入梁州境內的流民有多少人?”
梁州刺史秦川放下筷子迅速起身躬身作揖道:“回陛下,臣等經過商議在梁州靠近南朝的幾個郡縣分別了設立了幾個流民集中安置點,定軍山下是最大的一個集中安置點,經過梁州各級官員推舉,臣暫時擔負各軍流民安置的聯絡官,總負責糧草、其他物資的調配和流民的分散安置事宜!
根據昨日的最新估算,已經進入我梁州境內的流民總數達到十二萬,已經被我方收容集中安置的達到六萬,也就是說還有近六萬以上的流民依然被阻擋在葭萌關和劍門關之間的交界區域內或其他軍事緩沖區!目前安置在定軍山下的流民集中點就有三萬人之多!”
乾國和宋國分別控制了葭萌關和劍門關,這兩個關隘的中間就是雙方的軍事緩沖區。
趙俊生一邊吃著飯一邊決定明天要去一趟定軍山下的流民集中地看看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