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生順著聲音看去,只見說話的是一個年級不到二十的小將,此人生得一雙大眼,長相特征與漢人略有不同,卻是身形高大魁梧,孔武有力,于是問道:“你姓甚名誰?官居何職?”
這小將抱拳回答說:“回陛下,小將名叫楊大眼,官居羽林幢將!”
趙俊生想起來了,指著楊大眼道:“朕想起來了,你爺爺是楊難當,對不對?”
楊大眼躬身回答:“正是,不想陛下還記得先祖!”
楊難當當初可是仇池國國主,后來被迫降了,被趙俊生調去西羌,在吐谷渾的戰斗中戰死。
楊大眼是小妾所生,從小并不受重視,但隨著他長大習武,武藝越來越高強,自從從軍之后就被上司發現,后來羽林軍從勛貴功臣們的子弟中挑選兵將時,楊大眼被發現,趙俊生得知他是楊難當的孫子,還專門指示對其進行優待。
趙俊生道:“你祖父是為我大乾捐軀,朕當然記得他!你是功臣烈士之后,朕相信你如同信任你祖父一般!好,朕給你兩千人,你帶著這兩千人迂回到劉宋軍的后方,當我軍正面發動攻擊時,你要確保劉宋軍不會從你那里逃走一人,可能做到?”
楊大眼當即說:“小將以項上人頭作保,若是跑掉一人,陛下可下旨取小將項上人頭!”
趙俊生沉聲道:“楊大眼,須知軍中無戲言,你把話說得太慢,若是做不到,到了追究責任的時候朕可不會顧念你是功臣烈士之后!”
“這是自然,小將愿意立下軍令狀!”
趙俊生看著楊大眼一會兒,揮手:“來人,取筆墨紙硯!”
一個文吏端著托盤走過來,楊大眼當即提筆在軍令狀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后退了出去。
不久,營寨內傳來兵馬集結的聲響,楊大眼點起兩千人馬以很快的速度向南而去。
趙俊生問隨駕公卿大臣和諸將:“諸位以為此子如何?”
東方辰道:“此子是一員勇將!”
又有人說:“臣以為此子之勇不下于關張!”
這個評價可謂相當之高了。
趙俊生沒有說話,楊大眼這個人到底能不能打仗還得看他真上了戰場之后的表現。
過了一天,劉宋軍李單部和到坦部在龍泉山靈池匯合,這兩路兵馬合兵一處之后稍作休息就繼續向成都城方向而來。
此時,楊大眼已經帶著一千騎兵和一千步卒來到了劉宋軍后方,并在他們翻過龍泉山之后堵住了他們的退路。
在一處狹長的通道里,楊大眼指揮兵將們:“去一些人爬到兩側山上把山石都推下來堵住通道,步兵埋伏于兩側山林之中!騎兵在入口外隱藏,若劉宋軍敗退時不進入峽谷,而是繞道,就立即出擊沖垮他們,而后追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