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兩扇大門前,紀長安陷入了長久的沉思。
他想到了更為深遠的地方。
得到與失去從來都是相對的。
得到什么,往往意味著會因此失去某些東西。
因為這座世界向來“公平”。
開啟金色大門,然后就能得到門后洶涌如潮的神性……真的就只是如此?
在得到這龐大至極的神性后,他又將為此付出什么作為交換的代價?
自我?
人性?
還是世間生靈皆向往的大自由?
神性本就是一種“慢性毒藥”。
法外者距離神權越近,擁有的神權“份額”越多,所握的權與力也就越強。
而在這個過程中,神性也隨之侵染,侵蝕法外者的真性,導致法外者失去情感、**,成為神權的化身或是人間載體,最終回歸世界本源,成為在世“真神”。
圣者之后的位階,無論是不落還是王座,如何抵御神性的侵染對于任何一位法外者而言都是重中之重。
即便能踏上更高的境界,卻無法抵御來自神權的侵蝕,那么最終通往的將是“自我毀滅”。
這浩瀚如汪洋的神性或許可以填充他的位格基業,讓他向前邁出數步,卻也可能將他推入萬丈深淵。
最后不復真我。
而與之相對的,另一扇大門呢?
紀長安的目光轉向另一扇普通無華的木門。
在失去位格后,自己又將得到什么?
自身目前所掌握的一切力量,幾乎都源自于這份位格基業,失去這份位格,于自己而言無異于失去當前所有的力量。
在失去力量后,自己又能得到什么,亦或是這份失去就已是最大的代價?
這道選擇題究竟意味著什么,又是何人擺在自己面前的?
是不久前選擇離開了這座世界的神性一面,還是那個男人?
紀長安站在門前久久不語,沉默以待
兩扇截然不同、彼此對立的大門矗立在他的面前,仿佛一道無聲的選擇題。
他站在門前,不知該如何做出選擇。
冥冥中他有種預感,自己絕不能選擇那扇金色恢弘的大門
可放棄金色大門,就等于只有一種選擇。
他要推開那扇樸實無華的大門,放棄自己一身的位格基業?
又或者……
還有第三種選擇。
兩種都拒絕?
紀長安深深凝望著兩扇大門,緩緩向后退去,身形逐漸透明,最終消失在了此地。
回歸現實。
再度睜開眼,他回到了船艙內。
先前那番冥冥中的預感究竟只是自己的錯覺,還是真實存在的?
這點是紀長安此時最為在意的重點。
他遵循著冥冥中的感覺去到了最終的目的地,而擺在他面前的是一道摸不著頭腦,完全無法預測結局的選擇題。
而在這沒有題目的選擇題面前,冥冥中的感覺又一次告訴他,不要選擇代表濃郁神性的大門。
也就是說自己應該放下所握著的全部權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