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次月中十五,陸珵借閱了天祿閣內百家劍法,盡取神韻,融會貫通。并吸取經驗教訓,逐漸走向剛柔并濟,堂皇大氣與陰柔詭譎,兩者不偏不倚,在成功把握住這其中平衡關竅后,劍韻隨之大成。
當陸珵再一次在方云華面前使劍,其氣度森然,一片大家風范。各種機巧變化信手拈來。時而深沉,時而勃發,時而溫柔,時而肅殺,運轉莫不如臂指使,隨心所出。
方云華心中之驚愕詫異,溢于言表。
“我觀你劍道已窺門徑,劍心明澈。不知令師是誰?若有師承,何必要來尋我指點。”
陸珵已然收功,臉不紅心不跳。卻是有八分真心實意的回道:
“家師早已仙逝,而方才聽先生一席話,真是字字珠璣,讓我喜不自甚。我雖略有機遇,閱遍百家劍法方有今日。但正是受困于此,無法形神合一,養勢而成。故而特意來受教于先生門下。還望成全!”
“此子不知是那位門中高層的親故,竟有這般造化和天資?如能與之交好,定可以引為奧援。”
心中只是暗想,方云華臉色波瀾不驚,故作淡然旁敲側擊的問:
“原來如此。但你氣法、劍道方面都頗有不俗,如此少年俊彥,怎么我于門中從未聽說過?”
“先生謬贊了。此為家中長輩之愛護意。年少鋒芒太露,過剛易折。所以安排弟子在外門歷練打磨,故而對先生來說有些面生,實乃常情。”
陸珵說完,心里惡趣味爆發,假意四下張望,壓低聲音神來之筆的加了句:
“我姑父,姓婁。”
“婁閣主?!”方云華心思電轉,脫口而出。
只因婁姓太過稀少,整個門中只有天祿閣之主姓婁,名仲英。那是三堂二閣堂尊首座,若論資排輩,考慮實力名望等因素,幾乎可算觀主之下第一人!是宗門中‘大山頭’之一。
方云華恍然大悟,這樣才能解釋陸珵為何小小年紀,就通脈大成,基礎扎實渾厚。還能夠遍覽百家劍法,出手闊綽無比,可以每日出五千‘功’求教劍術。到這里,其他細節方面都可自行腦補完成。但若是方云華去稍作求證,陸珵立刻就會被戳破,但這都第二日的事情了,而到第二日還有什么后續?
果然,方云華知道失態,面色一轉,已換了一副的模樣,更加親近,卻又不太過熱情,態度拿捏的十分到位。絕口不提剛才那話題,幾句話又拉回劍道方面:
“嗯,我所料不差,你已盡得劍道神韻精髓,但凝勢不成,主要是你心太急,須知合天地之德,是自然之妙,強求不得。罷了,既然你我有緣,你聽好:從來仙峰(山門主體)西去三百里,有一處幽潭,地通泉眼,下有暗河連通,深達百丈。你肉身入潭底,練習劍法,什么時候可以與陸地之上無二,你的劍勢就算大成!”
“多謝先生大恩大德。”
陸珵單膝一拜,這是半師之禮,他知道方云華這是看中自己潛力,還隱有靠山,雖然是自己瞎扯糊弄人的,但對方明顯被唬住,這是出于理智的投資而已。但對于陸珵來說,卻是清晰的不能再清晰的指引。這一聲感謝發自肺腑。
方云華已是先天感應層次,對于人的情緒變動方面十分敏銳。見陸珵這般執禮甚恭。心中也頗為欣慰。
回到住所有,陸珵計算來去六百里,如按現在自己的速度,一日行過夠嗆,但卻沒有多少時間可以用來在水底練習劍勢。所以需以找個代步工具,或者是神行挪移符箓等手段。
經過幾日的準備和探查,陸珵已經尋到幽潭所在。然后就開始測試神行符、御風術、還有地行機關獸、沖云鶴等異獸載扶,諸多方法,往來于幽潭和居所。因時間重置第二日是一定會自動回到房間內,故只需要考慮前往最快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