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掌教的意思,陸珵沒什么好說的,其實也是好事,故而他便直接隨同馬世寧一起離開,直奔明堂而去。
此刻明堂中已無那顆“蜃樓珠”懸浮,只是琉璃瓦頂接引日光照射而下,帶出些許光帶,增添了幾分玄妙之感。俄爾此刻這大廳中一角,已鋪設了十二個蒲團,有七八個人正盤膝而坐,輕聲交談。
陸珵隨馬世寧后到,恰好也屬生面孔,很是惹眼,陸珵隨意打量了一番,發現這一群人均是身著青色道袍,有男與女,俱都氣度不凡,俊朗貌美,更無一弱者,幾步走過來,被眾人行注目禮,頓覺壓力很大。只得不失禮貌的微笑示意。不過還好,眾人翹首以盼的傳功長老,沒過多久就從后堂走了出來。
聽說這一次輪值的傳功長老,是出自天祿閣,來人身形瘦高,看面相是那種很苛刻嚴厲的人,雖說不能以貌取人,可他們都懂一個好性格老師的好處。
這位長老在來的路上也聽馬世寧介紹過,名叫林士弘,是門中少有幾位道基巔峰的高手,已勘破“駐形關”,成就‘無漏真身’,對于這個概念,陸珵實際心中并無一個參照物,只是聽說抵達這個境界的人,可不借助任何法寶,排云馭氣,以肉身出入青冥,橫渡太虛。不老長春,容顏永駐。
而所謂的道基之境,是先天之后的另外一個大境界,到了陸珵這個階段,也開始接觸了解這些東西,所謂道基者,也稱無漏,人身三寶精氣神,視之不息,則神從眼漏,聽之不息,則精從耳漏,言之不息,則氣從口漏。逐于外而失于內,心為形役,是為九竅之邪。故修無漏之身,才是仙道之基。
其法門在乎三要也,也就是道基之境的三個層次:第一守竅、第二真息、第三駐形。
而這其中的關竅和細節,陸珵就不清楚了。
懷揣著一探究竟的心思,林士弘站定就開口了:
“今日,我講‘守竅’之要旨,已過此境的人可溫故而知新,其他正處于或者還未抵達此境之人,仔細體會。”
聲音很有磁性,中氣十足,不刺耳很適中的那種音量,給人感知很不錯。
其他人是怎么認為的陸珵不清楚,待他稍微適應其講話速度后,就被他所說內容吸引過去了。
“守竅要旨,最關鍵的有三點,爾等記好:
“心息俱到,聚氣多入而少出,兼此三者,勿忘勿助緩急中度。”
“凝神入竅,真元游走諸穴,調整明暗之竅,六根不漏。”
“過三十六動,道心固矣,劫數自消。”
一口氣說完三點,林士弘便停了下來,似乎給聽講之人思慮消化的時間。
陸珵還在回味三句話中隱含的深意,就聽旁邊有人開口詢問:
“敢問林師,我聞六根不漏,必受天地反噬,齊齊震動,一共有三十六動,也稱三十六景,是種種異象幻境,生于心間,無法規避。可照您所說道心固矣,劫數即消,這沒有意義啊?如何堅固道心,完全沒有講啊。”
“叼啊”陸珵心中跟說話之人點了個贊,很直率的一個人,老師云遮霧繞的將些內容,讓你去猜,猜個鬼,直接就掀了桌子,一句話就逼到死角,把天給聊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