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氣溫低于零下三十度,那么就非常恐怖了,當于你將一壺剛燒好的熱水,將它拿出房屋外后,僅僅幾秒鐘的時間,水溫就會降低,而超過十秒以后就直接會變成冰水,而如果超過了25秒的話,它就會直接變成一個冰棍。
如果在這種溫度下出門,一定要將自己的臉完全的包裹住,不然,整個臉就會結冰,被凍成一個人棍,南極探險隊有很多的例子。
對于嚴寒方浩并不擔心,地球文明總結了很多對抗嚴寒的辦法,打開筆記本電腦,方浩很快找到了如何應對高寒環境的信息。
在現代的東北農村,氣溫經常達到三四十度的極度嚴寒,人們抵抗嚴寒的主要取暖方式是靠燒炕和土暖氣,其中燒炕是最簡單的辦法。
燒炕起源于西漢時期,通過在火坑燃燒柴火獲得熱能,然后熱能通過火炕上面的石板傳輸到坑上。
火炕是一種寬約一米七,長約兩米三左右的磚石結構建筑,周圍由磚塊做成圍墻,中間用磚搭建成炕間墻,炕間墻中用于設置煙道。
炕上面覆蓋比較平整的石板,石板上面用泥土覆蓋抹平,然后在干泥上鋪上席子就可以使用。
炕有灶口和煙口,灶口位于前面,用來放入柴火,產生的煙和熱氣通過炕間墻烘熱上面的石板,使石板產生熱量,煙口位于火炕上面,可以修建煙窗預防濃煙,濃煙最后從煙口通過煙囪排出室外。
一旦燒炕,炕上就會變得非常溫暖,哪怕溫度再冷也可以受得住,它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雖然現代人看起來簡單,但是發明過程卻不那么簡單。
要建造炕首先就得燒磚,燒磚可是一個技術活,首先得找到很細很黏的黃土,叫做膠泥,然后黃土加水和稀泥,黃土加水不斷攪拌,這叫煉泥,弄出里面的異物,需要攪拌很久,直到稀泥柔軟均勻,沒有異物。
然后需要將泥土用模子制作成磚塊,就是做個磚的模具,把煉好的泥放到模具里面壓實,撒上細沙土,放好曬干,風干后等待燒制。
燒制至少需要準備好磚窖,磚窖是一個巨大的火爐,里面有專門為了燒磚設計的煙道,將火爐里面的熱量盡量保存在火爐內部。
將風干的磚頭放進磚窖中就可以燒制了,磚坯入窯要錯開碼放,中間留有縫隙,便于每塊磚都能吸收到熱量,不斷向磚窖中放入柴火,利用火焰的溫度將磚窖燒紅,直到磚窖溫度達到最高,將磚頭里面的一些物質成分融化,
一般燒七天七夜就差不多可以了。
要想紅磚,就慢慢熄火,空氣進窯洞冷卻的是紅磚,如果用泥土封窯,泥土厚度大概一尺,再向泥土加一些水進去,等水覆蓋了這層封土就可以了,不過要隨時有人盯著,封土干了后及時加水,一段時間后就會得到青磚,最后等窯的溫度降下來就可以出窯了。
粘土中含有鐵,燒制過程中完全氧化時生成三氧化二鐵呈紅色,即最常用的紅磚;而如果在燒制過程中加水冷卻,利用水和碳生成氫氣還原鐵元素,使粘土中的鐵不完全氧化成為亞鐵,則呈青色,即青磚。
如果窯中空氣流通,氧氣充足,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氧化環境,磚坯中的鐵元素就會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鐵,由于三氧化二鐵是紅色的,所以磚也就會呈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