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看出年輕人有些不以為然,不由心中嘆息。文才這孩子雖然很聰明,也很好學,奈何心性浮躁,遇見挫折便要后退,在古玩一道恐怕難以走得長遠。但是現在的人又能有幾個靜下心來好好研究古玩的呢?想到這里,老者不由勸說道:
“這其中自然有細微的差別。至于差別在何處,還需要你自己去多看多比較多體悟了。其中最好辨別的捷徑就是你見過真品,所以有了比較分辨起來就容易得多。如果沒有見過真品,那么東西如果過于完美,造假的可能性就大增。
就剛才那塊玉來說,血沁鮮艷,沒有淳樸厚重質感便值得生疑。當然世事無絕對,這一切還需要你自己去摸索。”
老人一個攤位前停下來。那是一個玉山子的攤位。攤主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皮膚很黑,眼睛很小卻很靈活,滴溜溜的亂轉,一看就知道是一個精明的主。見老人蹲下身來,連忙掐滅了手中的煙頭,熱情的說道:“老爺子一看就知道是個內行!我這玉器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都是老物件。”
李世民也跟著在攤位前停下來,裝模作樣的拿起一個玉器端詳,其實耳朵里卻注意聽著老人的話。
嗯?李世民突然驚噫一聲。
這一聲把攤主和老人師徒倆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
李世民并無尷尬,淡然一笑,說道:“這個花卉紋玉梳背雕工不錯呀。”
花卉紋玉梳背這件東西,李世民曾經在自己一位寵妃的后宮之中見到過。所以初見之時有些驚訝,但隨即就有幾分失望。都說現代工藝可以以假亂真,但是這件東西仿造的痕跡真的是令人發指。不僅色澤不柔和,有透明發亮的感覺。
而且唐玉造型自然,十分精致,但是這件仿品就沒有什么特點,造型呆板。還有就是大唐的玉器是要經過多道工序,將雜質去掉,玉面十分勻凈、柔滑;但是這件仿品的玉質就顯得粗一些,表面的勻凈和光滑度都不及真品。
“小兄弟也是此道中人?”老人轉過頭笑瞇瞇的對李世民說道。
李世民將這件東西輕輕放下,微笑說道:“我亦是第一次來此處,隨便看看而已。”
“哦,是這樣。”老人點了點頭,這才沒有把李世民當成托。
小眼睛攤主卻打蛇隨棍上,說道:“小兄弟好眼力呀。不瞞幾位,我的祖上便是宮廷玉工,做出來的玉器都是作為貢品獻給皇上用的。只不過后來因為戰亂,手藝便失傳了。”攤主嘆息的說。
攤主的話老人自然是一個字都不信的。做古董這一行的最基本的生存之道便是要會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