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樣就能鑒定出真假,那鑒定也就太過容易了。你要明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時代在進步,縱然古玩的鑒定水準在提高,但是古玩造假的水平也在提高,甚至很多造假者本來就是精通鑒定的高手,他們對鑒定的流程和方法了如指掌,然后反道而行之,制造出來的物件足可以以假亂真,你看再多的書又如何能夠分辨?”
年輕人撓了撓頭,突然恍然大悟地說道:“我明白了!我全聽師傅的,學全了師傅的經驗就不會打眼了。”
老人苦笑道:“經驗可是容易學的?現在古玩市場物什推陳出新,即使有些相關經驗,依舊可能會打眼。若真想成為一名鑒定師,必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鑒定理論。形而不脫法,萬變不離其宗。明白了這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老人拉了一下年輕人,指著攤位上的一塊帶著微發紫色的玉說道:“你去看看那塊玉沁。”
玉中帶有顏色的一種物質,通常為絲狀,此即是玉沁。黃色沁稱土沁,白色為水沁,綠色為銅沁,紫紅色為血沁,黑色為水銀沁。玉沁是玉埋入地下后,與周圍環境中的其他物質融合而產生的,簡單的可以分為壽衣沁、銅綠沁以及血沁等幾類。根據沁的狀態還可以判定玉入土的時間。舉個例子,如果沁如霜如塵,看似浮在表面,又擦之不去,這叫做霜塵沁。
年輕人走過去,拿起那塊玉翻來覆去的看了幾遍,又從懷中掏出一只精致放大鏡仔細的研究了半天,又拿出手電筒照了照,猶豫了幾番,最后似乎下定決心,然后自信滿滿地站起身對老人說道:“沁色入肌理,色調古樸和諧,自然成趣;外表沒有酸咬的糟坑,而且光潤瑩潤,應是已經產生包漿。”
將書中的話術照搬下來,他不信還有錯,因此年輕人壓低聲音對說道:“師傅,這塊玉是一塊古玉呀。”
眼神示意師傅可以拿下這塊玉了。
這一老一少的搭檔,自熱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特別是這名目光炯炯的攤主更是一字不落地聽了個清楚,他瞬間眼前一亮,豎起大拇指贊道:“這位小哥好眼力,一看就是對古玩造詣頗深。既然如此,可不能錯過這枚好玉了啊。”
年輕人微微有些不好意思,說道:“呵呵...哪里,都是師傅教得好,我也就會一點皮毛。”
他自以為這是長臉之事。卻不料老人并沒有理會他的精彩演出,而是自顧自往前走去,年輕人見狀連忙跟了上去。
待到走了一段距離,老人才放下腳步,回頭說道:“你看清楚了?”
“是呀,我看得很仔細。血沁深入玉中,必然是長年才能形成。所以這枚玉定是一枚古玉!”年輕人用手比了比,看似很有底氣,但他看見師傅的表情,心里面漸漸打起了鼓。
“糊涂!”老人說道:“就你這樣還想當鑒定師?還差得遠呢!文才呀,任何時候對待古玩一定要慎之又慎。因為咱們這一行處處都是陷阱呀。遇到東西一定要先慮假再慮真。若為假,又要換位思考,究竟造假者會用到何種手法。只有這樣,才能降低打眼的幾率。
剛才那塊玉的沁明顯是做上去的,把牛羊動物的腿割開,把玉放進去縫合起來,一年的時間就能達到這個效果。另外,噴沙、致殘、提油、高壓燒制等等玉器做舊作假的工藝層出不窮。你需時刻謹記,只要自然能形成的,人工就一定能夠仿制。至于你說的包漿,也不過是在外表打的蠟而已!”
李世民聽到老人講起玉器作假的手段,不由好奇,便悄悄的跟在老人身后聽著。
“師傅,既然如此,那豈不是說玉器就無法分辨了?”年輕人有些沮喪又有些不服氣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