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都沒有等到第二天,得到消息的林秘書一個小時內就殺到了實驗室。
“李杰啊,咱們縣的光伏電池廠,每個月的產量也就那么一點,但是省里和市里的貨車就守在廠里,生產一批就拉走百分之八十!只給我們留百分之二十,這點產量能夠什么?
縣里恨不得給每棟住宅樓上都給捕滿了太陽能!可是沒有產量啊,你知道嗎,縣里的每一棟建筑房頂,太陽能的架子都已經安裝好,就等著太陽能電池板了!”
這去,這是對電有多么的渴望啊!李杰這是飽漢不知餓漢饑,實驗室這邊自成立以來就沒有缺過電,真正說起來,李杰只感受過短短一段時間的電力缺失,然后他就把新發電機研究出來了。
連帶著白衛莊也早早的就重新用上了電,不知道羨煞了多少人,而縣里和其它地方的人呢,有的說起來都一年沒有在晚上見過亮光了!
“好了林秘書,你不要和我們聊天了,趕緊的把張偉帶走!!”
林秘書又帶著張偉呼嘯著離去。
這下,實驗室徹底安靜下來了,李杰不由的感嘆起來,“人類就是一個習慣性的動物!不知不覺中我們都已經習慣了學員們緊張的討論與學習氛圍,習慣了公寓樓晚上的燈直到晚上十二點才滅。
學員們離開之后還真有點不習慣呢!”
李金鳳哼了一聲,“有什么不習慣的!?水力發電機因為學員學習的緣故,進度已經嚴重拖后了!我們現在連基礎的設計都沒有出來!
按照計劃,開春以后就要修建新的水力發電站了,但我們現在連方案都拿不出來好不好?”
方案是個問題!忙于學員們的學習,水力發電的研究確實嚴重滯后了,不過說是連方案都沒有,這有點過了,方案其實已經有了,只不過還沒有完善而已。
“方案一會我們再討論下,看選擇那一個吧。”李杰擺了擺手,然后返回了實驗室。
晚上的時候,李杰和李金鳳兩人就水力發電站的方案,進行了定型討論。
其實,可選的方案并沒有多少,常規的水電站方案第一時間就被拋棄了。奮馬河到了李杰所在的地區之后,可以算做是平原地區,因為沿著河流形成的盆地海拔變化不大,攔壩而建的水電站方案就沒用了。
奮馬河在縣西邊匯入大河,今年大河的水流量也很大,但同樣不適合建水壩型的發電站。其實一想就知道,如果可行的話,縣里在末日前早就建了,也不至于縣里只建了一個火力發電廠。
要把奮馬河和大河利用起來,就需要新的方案。一番討論后最終的方案定了下來,至于否定的方案,不提也罷。不是不夠先進,而是不適合此時的環境罷了。
最終的方案確定為,以白衛莊為起點,修一個取直的人工河,簡單的說,就是把奮馬河截彎取直。天然的奮馬河無法放下李杰設想中的水利發電設施,因為它的河道彎曲不定,呈直線的河段,從來沒有超過一公里的。
人工河的長度,初定為十公里,寬度為一百三十米,發電站部分可以并排放六臺水利發電設備,設計的裝機容量呢相當于兩個三峽大壩。
這個設計,李杰和李金鳳誰也沒有透露過,因為這個方案實在驚世駭俗了些,說出來相信的人幾乎沒有,不到最后確定,誰也不會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