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
“我愿意無償。”
“你真是我們的好同志!”
“呵呵,呵呵。”
……
在別人眼里覺得自己吃虧了,辛辛苦苦搞起來的做了別人的嫁衣,但是張高興覺得自己賺了,沒割自己資本主義的尾巴,還允許自己搞工廠了,中部現在的政策可遠遠沒有南方那么寬松,就比如一些偏遠地區,責任制土地都還沒有實行,神州的大地太大了。
他當初在修造社木器木雕廠搞木雕,不就是因為個人不能搞木雕嘛,如今單干可以飛,也挺好的,而且修造社木器廠已經為他培養了合格的流程化工人。
如果自己一開始搞佛龕,那幾乎是搞不成功的,也必須有練手。
養兵了千日。
張高興準備生產做佛龕,拿到廣交會到時候一鳴驚人。
讓東楊木雕名躁海外。
鎮集體有個柴油機廠早就倒閉了,張高興租賃下來這破敗的廠房。
讓劉亭開整頓新廠房。
他則是將自己關在一間屋子里,不斷畫出了前世幾十年一生都奉獻的木雕打工生涯的結晶,佛龕圖紙。
這個國慶節里。
圖紙一張張。
前世幾十年工廠里日復一日,天復一天的雕刻的佛龕圖紙啊,那些本來是帶進棺材里的,沒想到這一世再用上。
佛龕,這個雕刻了大半輩子的玩意兒。
未來的市場一直經久不衰,島國,東南亞,神州大地的南方許多家庭都會有一個佛龕。
經濟富裕了,人們有了一點錢了,但是會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不僅是學校多了起來,信宗教的人,信佛信啥的也會多了起來,人們精神的追求一些人從知識里,一些人或許是想從鬼神生死那里得到人生的啟迪。
普通人如此,大科學家牛頓們晚年信教,這種人類現象,或許是人類目前有限的知識不能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他們寄托于神靈尋求寄托。
島國也是那樣,這年代他們有錢了,他們本就是亞洲國家,在古代的時候就比較信佛,這年代民眾有錢了,他們信佛的人對于佛龕的需求不斷持續增長著。
特別是即將到來的島國投機時代,那些炒房炒股票的瘋狂發財,他們有一種飄在空中的感覺,但是信神靈起來,讓他們感覺會心底踏實一點,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上輩子做了好事神靈使得他們這輩子有了福報,然后賺到了那么多的錢,反過來有了錢他們要更加虔誠神靈。
所以,許多的家庭對佛龕的需求旺盛,豪華佛龕十萬一個,根本算不了什么,一個個突然都成了暴發戶,幾百萬,幾千萬的財富,十萬對于這個家庭真不算什么。
但是那對于張高興而言,那就是財富!
那就是刺激東楊追逐木雕產業發展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