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一甲子前,盛夏時節的一天晌午,不知道從哪里竄出一只猴子,手里抱著一個酒壇,酒香四溢。
一個姓蘭的好酒村民,循香而至,向猴子討要美酒。
猴子也不知道是聽不懂他的話,還是不舍得美酒,嘴里“吱吱”的叫著,還把毛茸茸的手往后縮,好像是在說:“你當我傻呀,不拿點報酬出來,休想騙我的酒喝!”
村民好像明白了猴子的意思,買來一串香蕉跟猴子交換。
猴子看到香蕉手舞足蹈,立刻就把抱著酒壇,放在背后的手伸到村民,“吱吱”叫著。
村民滿心歡喜的從猴子那里交換到美酒,猴子得到了心愛的香蕉,也歡欣鼓舞的去了。
村民迫不及待的喝了一大口。
這一喝,他才真正知道什么是好酒,相比這壇酒,他以前喝過的酒可以說都是劣制酒,甚至可能連酒都算不上,只能說是稍烈一點的水。
喝了第一口后,他就一發不可收拾,像趕著去投胎一樣,在彈指間,就把一滿壇酒牛飲而盡。
喝完之后他才知道自己喝的有點兒急,再想品嘗到這種酒味已經來不及了。
無奈之下,他只能打點井水,倒入酒壇,準備再嘗嘗這美酒的味道。
雖然這樣做酒的味道會淡化許多,但事以至此也不得不這樣做,寥總是勝于無的。
待他剛準備再喝的時候,他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
這壇兌了水的美酒喝完后,如果自己還想喝該如何是好?難道要一直兌水嗎?
這樣做,酒的味道會越來越淡,直到完全消失,到那時就真的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想到這里,他覺得自己不能涸澤而漁,應該在這酒味完全消失之前,把這種美酒的釀制之法給研究出來。
小村子沒有手藝特別好的那種釀酒大師,這村民只能忍著誘惑,抱著這壇稀釋過的酒,來到距離山前小村最近的一個城鎮——澴潭鎮,找到鎮里最厲害的釀酒師,來品嘗這壇美酒,以求嘗出配方。
經過連續三天的嘗試,曹釀酒師終于釀出了第一壇和那酒味特別相近的美酒。
雖然味道上尚還有些差異,但這壇美酒已經達到了無限接近的極限了。
曹釀酒師說,如果最初的那壇酒沒有兌水,他一定能完完全全的仿制出那樣的美酒。
得知這一消息,那村民后悔不已,他該第一時間就研制配方,而不是只圖一時之快。
但事已至此,只能無奈一聲長嘆。
為了能一直喝到這種酒,村民把釀酒之法帶回了山前小村,后來又在村口開了這個酒坊。
村民原本想把這種酒命名為“猴兒酒”,但轉眼一想,這酒與當初的猴兒酒始終有所不同,就取名為“曹蘭酒”。
起初這個酒坊很小,釀出的酒只夠村民一個人喝的,但時間長了,喝到“曹蘭酒”的人越來越多,許多人都沉醉于它的味道,紛紛前來訂購,也就供不應求了。
無奈之下,村民只能把曹釀酒師從澴潭鎮山前小村,與他一起經營這家酒坊。
酒坊的生意越來越好,也帶動了山前小村的發展,逐漸變成了一個小鎮,而那村民也因為功勞甚大,當選為第一任鎮長。
蘭鎮長想,如果當初沒有那只猴子,或許就沒有今天的小鎮,所以就把小鎮的名字定為“猴兒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