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不是飯點,所以店里的人并不多,稀稀疏疏坐了幾個。
見到吳浩他們進來,也沒太注意。
兩人找了一個空桌坐了下來,然后拿起菜單沖著跟來正在倒面湯的伙計說道:“來兩碗牛肉干拌面,我的要褲帶面,你要什么?”
張俊聞言端著面湯笑道:“給我來棍棍兒面吧。”
“好,一碗寬的,一碗棍棍兒面,都是大腕。另外,在來兩瓶冰峰,一盤素拼,四個大串,就這些吧。”吳浩沖著這個倒湯的年輕伙計笑著說道。
能夠看得出,這個到面湯的年輕伙計并不是普通店鋪里面的服務員,而是那種老店里面的學徒。
這是傳統老店里面的傳統或者說規矩吧,店里的伙計或者說跑堂,服務員一般都是店里老師傅的徒弟。
這些伙計呢一般都是學上不下去,初中畢業,或者高中畢業,考不上學。家里呢為了讓他有一技之長,所以就送出來學手藝。
基本上各種各樣的都有,有去工地學捆扎鋼筋的,有磚瓦匠的。也有去摩托車或者汽車修理鋪去當學徒學修理的。還有去美容店里面,拜師學習美容美發的,這種很多。
當然了,其中有一部分則就要么去了酒店后廚,要么就是去了之中還愿意收學徒的老店。
按照老的傳統,一般來說,你來店里學徒,是不會給你工錢的,但是會管你的吃住。并且你學徒也不是白學,你得幫忙,最基礎的就是跑堂,也就是當服務員,然后一點一點的熬。
這個過程一般會持續兩三年,一方面是對于你的一種考驗,看你能不能吃下苦來,做事有沒有恒心,品性是否端正。
另外一方面也是在打磨你的性子,讓你真正的沉下心來,這樣才能學東西。
其實,還有一方面最實在的原因,那就是這些東西也不能白白的就這樣交給你,至少你得做出貢獻吧。
所以來了其它的先別說,先跑幾年堂,打幾年工吧。
當然了,也不會永遠的打下去。一般來說,當你真正的學了手藝后,店里就會開始給你開工資了。這時候就得看你個人選擇了,你可以繼續選擇在店里干下去,或者是時候拜謝師傅離開,然后自謀生路,亦或者自起爐灶了。
不過一般來說,按照傳統,為了尊敬師傅,所以徒弟們是不會選擇在這條街,甚至這附近開店,避免與師傅進行競爭的。
這是我們國內最傳統的師徒傳承文化,所以對于現在還在堅持這種傳統文化的老店,吳浩是非常的敬重和佩服。
沒辦法,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這一套傳統的師徒傳承問題,基本上已經面臨消亡了。
更專業的培訓學校猶如雨后春筍冒出來,這種更加專業,系統化的培訓方式,也取代了傳統的師徒傳承,讓大量的這些職業從業人員成批量出來。
可是,因為這種培訓太過于程式化,所以培訓出來的這些職業從業人員手藝過于單一,僵硬,甚至是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