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大姐所說,在小杜的心里,便大概明白了大姐最近憂心的緣由,不過,小杜并沒有打斷大姐想要繼續說下去的沖動。
小杜知道,自己明白不是最主要的,還是要大姐先吐露出憋屈,而后共同探討,從而化解,最后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否則只能是強硬教條。
明白這個道理的小杜說道:“孩子學習成績一直很穩定嗎?”
“這個,這個,哎,孩子嘛,小杜你沒有孩子你不知道,有時候孩子不知道哪根筋搭對了,那學習起來就特別上心,有時候調皮起來的話,也會有點波動。”大姐聽過小杜的問話后,便有點猶豫的解釋道。
小杜想了想又說:“那大姐為什么要將這次孩子成績的波動,歸罪于老師沒有收紅包呢?”
“世界上哪有那么巧的事嘛,正好老師拒收我的紅包,正好孩子成績就下降,這其中緣由,不用想就知道是有關系的。”
大姐語氣果斷而眼神猶豫的說著,小杜能夠感覺得到,大姐在極力的想要將兩件事情扯上關系,不管它們之間究竟有沒有關系。
小杜覺得,大姐的真正焦慮的原因,不是因為孩子略有波動的學習成績,而是老師沒有收她紅包給她帶來的不安全感,大姐這顆愛子之心,只是想通過發紅包來買一份安心。
可是老師沒有給她機會,所以她就開始聯想,終于也正好孩子這次成績不好,這更加的讓她相信送禮此舉的正確。
上癮其實就是一種自然人心理或者生理上對某種事物的依賴,香煙可以上癮,吸毒也可以上癮,送禮更加是可以上癮的。
而送禮這種癮,應該是上癮類別中,全球癮君子數量最多的種類,其中國人尤為多,因為我們是禮儀之邦,而這部分送禮癮君子,就是跑偏了的一種。
我說的這種送禮上癮,不是鄰里之間的禮尚往來,而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索取行為,送出去即期待索取,送不出去即懷疑人生。
小杜聽到這里,心里一下多了一份擔憂,小杜心焦的問道:“大姐,先不說老師為什么沒收禮的問題,我問你大姐,你給老師送禮未遂這件事,孩子知道不?”
“知道,成績考的不好,老師連禮都不敢收,那還不是孩子不好好學習造成的嗎?我氣的揍了他一頓,也把老師沒有收教師節禮物的事,說給他聽了。
我要他長長記性,我們這么辛苦掙錢,給他交學費,還為了他能夠得到重視,低聲下氣的給老師送禮,人家還不收,這事實在是太氣人了。”
大姐滿腹委屈的說著,小杜卻是越聽越難過,小杜難過大人的無知,他們用自己認為處理事情的好法子,無力的強加到孩子身上,他們覺得這是為孩子好,他們更加把孩子成績的好壞,與自己給老師送禮強強聯系到一起,卻對孩子自己的努力置若罔聞。
更加可悲的是,他們將他們認為可以解決問題的社會潛規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了孩子那顆純真的心,他們并不知道,他們的行為是在將自己中毒很深的癮,悄無聲息的傳遞給了孩子。
“大姐,我怎么說你啊,你這么做,哪是為孩子好,你這是在害孩子。”
小杜剛剛說完這句話,就開始有點后悔了,都是為了孩子好這句話,是多少家長的口頭禪啊。
果然,大姐對于小杜的這句話反應很大,只見大姐激動的站起來說道:
“我就說你沒有孩子不會懂的,不是為了他,我需要出來受這份罪嗎?一千塊錢是我十多天的工資啊,我為什么不自己穿了,我為什么不自己吃了,我為什么要做這種低三下四的事,還不是為了孩子,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