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
笑了一句,趙桓打開瓦甕,濃郁的香味立刻穿傳了出來。
“真香!”贊了一句,趙桓開始給孩子們雞湯。
百姓們都圍了過來,看熱鬧的同時也不忘議論兩句。
“仁義莫過于殿下!”
“得君如此,我等方有盼頭。”
“哎,若是云英未嫁時,定然把殿下拖進草叢里成就好事。”
“你啊,人老珠黃,莫想那等美事了。”
百姓喜笑顏開,甚至拿太子開起了玩笑。
趙桓也不介意,只道:“困難只是暫時的,好日子在后面,且給些耐心。”
言下之意,還是要等他登基。
這話并不犯忌諱,因為太子就是為了接掌皇位而存在,從他成為儲君時,接受的教育便是隨時準備登基。
能不能熬得過皇帝另說,準備必須要有。
平時官民也多談論此事,只是以前東宮幾無存在感,說這事的人不多罷了。
當然,副作用也有。
官民說的多了,遲早會傳進宮內,萬一趙佶心生嫉妒,怕是要給趙桓找些麻煩。
但若說因此避而不談,其實不必。
畢竟,兒子接管老子基業,實乃天經地義。
片刻功夫,一甕雞湯見底,每個孩子只分到了半碗的樣子。
趙桓撈出最后一條雞腿,為難道:“這只有一塊,怕是不好分配。”
“本為奉獻殿下,自食便是。”
“不錯,豈有殿下不吃之理。”
“如此,便愧受了。”趙桓團團作揖后,一口咬下。
嚼了片刻,趙桓再次嘆道:“吾自小錦衣玉食,卻從未嘗過如此滋味之雞肉,實在美味。”
眾人都笑。
陳朝老道:“儲君所嘗滋味,不在于雞肉,而在于民心。
民心擁戴時,吃睡皆香,粗茶淡飯也安然,民心背棄時,寢食難安,山珍海味如嚼土。”
“知我者,陳朝老也!”趙桓笑道。
片刻雞腿進肚子,趙桓拱手道:“多謝老哥盛情!”
那人還禮,道:“殿下仁義,聊表孝心而已,當不得殿下謝。”
“是啊,區區一只雞罷了,如何能夠與田地相比。”
“也就我家什么都沒剩,否則定要拿來獻給殿下。”
百姓們七嘴八舌地勸道。
區區一只雞?
淳樸的百姓啊,平時一只雞卵也舍不得吃,遑論吃雞了。
“多謝各位父老。”趙桓道:“本次,吾為賑災來,父老皆困窘,一只雞足矣。
下次吾再來時,吾希望家家不缺肉食,雞卵每餐必食。
那時,大家或合力,或獨立,宰豬羊以待,如何?”
“若有那時,定把豬羊殺了孝敬殿下。”
“還要有美酒。”
眾人紛紛應承。
能夠肉食不缺,每餐必食雞卵,那真是從蘇杭上了天堂。
那滋味,想想都覺得——真香。
當然,趙桓也知道來日方長,以目前朝廷的現狀是不可能的。
哪怕趙桓登基,沒有十年勵精圖治,也難以做到。
只是為了香噴噴的雞腿,再難也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