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中提出的“采用約束MRE梁式分布吸振器實現跨越多個模態的更寬頻域的振動控制”的論點,再結合量子增強技術,最終可以大幅減少環境噪音,達到吸振降噪的效果。
這就是楊懷谷能夠力排眾議,選擇讓丁升加入量子雷達研制團隊的最大緣由。
科學,不玩虛的。
一切都靠實力說話。
機應實驗室,沖擊振動試驗臺(105號房間)。
吸振降噪團隊由楊懷谷和另外一名來自華夏科學技術大學院士帶領。
華夏科學技術大學簡稱華夏科大。
聽名字是不是和華科大很像,甚至還有點懵?
但,這實實在在是兩所大學。
丁升所在的華科大,全稱華夏科學院大學,校址在華都市;而華夏科學技術大學則是在江淮省廬州市。
這哥倆兒都直屬于華夏科學院,各有所長,整體來說華科大的科研力量更強。
言歸正傳,團隊內部細分為兩組。
楊懷谷這組負責吸振降噪的調試、實驗與應用。
而華夏科大則負責量子增強技術的研發,這所學校在量子力學方面水平頗高,這次帶隊的王院士在量子物理界也是響當當的一號人物。
正式進入研制階段以后,丁升就清閑了起來。
他雖然有過一些高光時刻,但到底只是一名研究生,小組的主力還是楊懷谷及其他博士生。
楊懷谷的主要精力也投入進了研發當中,對丁升并沒有要揠苗助長的意思,大部分情況下給他安排的都是一些難度適中的任務。
而丁升往往閉關三五十來天,也能順利完成任務。
有時候楊懷谷想起來了,就給他安排一兩個稍微有點難度的任務,丁升更是能拖大半個月。
即便如此,速度也算挺快了,大家對他都滿意得很。
于是,從十二月下半旬開始,丁升就處于半放假狀態了,但凡是“閉關”的時間,他人就根本沒在渝州。
......
鄰州。
丁升先去到工商行政管理局,將“時空科技”這個名稱填入了預先核準申請表。
自然人獨資。
同日,又去土地規劃局按照之前建基地的套路走一遍,申請城郊的一塊荒廢地皮建樓。
那里是關雎對鄰州地形進行建模推算以后,選出來的最佳位置。
結果來到土地規劃局才知道,這一帶會在未來幾年發展成為經濟開發區,有人愿意當先頭部隊,那可真是求之不得。
所以批得比上次還要爽快,還要大方。
2011年1月11日。
斷斷續續的走完創建公司的所有相關流程以后,時空科技公司在鄰州正式成立。
未來的歷史書會這樣寫,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當前總部大樓建設進度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