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大興科舉的熱潮,席卷了整個嶺南,隨之又蔓延到了北地,濟州島等,但對于中原東京而言,卻毫不在意。
但偌大的京城,卻同樣因為一件事而暗流涌動。
時直元旦,正月初一,整個東京因為郭榮疏通漕運的緣故,越發的繁榮起來,內外城加起來,人口已經超過五十萬,在這世上,已經是一等一的大城。
可惜,原本熱鬧的城市,卻因一則消息而惶恐不安:東漢(北漢,因是河東之地,又被中原稱作東漢)與契丹聯合,動兵南下。
這則消息是由鎮州(治今河北正定)、定州(今屬河北)二州發到京城的,所以準確性很高。
不久之前,大行皇帝又北伐燕云,奪了數城,折了契丹人的臉面,所有人都確信,這是契丹人的報復。
至于為什么契丹人在這冰天雪地里南下,不怕折馬腿,不過年節,就為了報復的緣由,大家也都選擇性的忘了。
由于后晉末年,契丹人大亂中原實在太過于令人印象深刻,加上雄主已去,幼主當朝,東京城一片惶恐,有條件的皆攜老扶幼爭先出城。
皇宮內也不平靜,太后一介女流之輩,皇帝不過七歲,一切朝政,皆是由宰相范質等人做主,平日里還算穩當,如今卻出了這件事,太后并小皇帝皆惶恐不安。
“相公,這該如何是好?”符太后還年輕,面對如此重大的軍國要事,慌得不行。
“太后莫慌,禁軍驍勇善戰,必能擊敗契丹人!”范質治國水平不錯,但對于軍隊卻不在行,暗思朝中大將唯趙匡胤才能勝任,不由道:
“殿前都檢點趙匡胤知兵,由他兵北上,自是無差錯的!”
“那么,就由相公做主了!”符太后抱著小皇帝,立馬說道,仿佛有了主心骨一般。
見此,范質也不馬虎,立馬召見了趙匡胤。
對于范質這位宰相,趙匡胤還是挺尊重的,聽禮后,就一副順從的模樣。
于是范質就說了其帶兵北上一事,趙匡胤則‘大驚失色’,連連擺手:
“末將手中兵少將寡,試不宜出戰——”
于是,范質不疑有他,加其為太尉,統率全部禁軍。
正月初三,在趙匡胤心喜難耐的情況下,帶著數萬禁軍,北上抗敵。
待趙匡胤領兵出城之際,開封城內卻到處傳說“策點檢為天子”之謠。
一時間,東京城百姓自是有經驗,一下子就知道有大事了,“士民恐怖,爭為逃匿之計”。
然后周朝廷對此卻一無所知,被蒙蔽在鼓中,猶在惶恐契丹之兵。
初三清晨,趙匡胤率軍離開京城,日暮,駐軍于距開封城東北40里處的陳橋驛(位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