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有一些競爭力的因素在,舉人的人數是由縣數定的,整個大唐才一百來縣,等于一百來個舉人考進士,錄取四五十,比例太低了,加一些濫竽充數的太學生,提升一下進士的地位。
當然,李嘉也有點小心思,日后若是沒錢了,也可以買賣太學生名額,回點血,明朝可經常那么干,比清朝的賣官鬻爵好聽多了。
“宗室子弟,還需太學?”李嘉直接說道:“若我沒猜錯,朝廷并沒有禁止宗室子弟參與考試,只要是秀才,即可入讀太學,老族長是不是看錯了?”
“這……”李修賢啞然,但是還不干休,繼續說道:
“宗室一向是朝廷的屏障,自前唐亡國以來,宗室多受其難,甚是困難,許多人連束脩都湊不齊,太學一向是英才濟濟,讓宗室入太學,正好可以培才育才……”
李嘉聽著,著實有些煩躁,連秀才都考不上的庸才,入了太學能作甚?玩樂嗎?挺好的一個學府,又得弄爛。
“既然宗室子弟都束脩都交不起,不識字,那么,就不要入太學,朕來讓他們讀書。”
“陛下是幫他們支束脩的錢?”李修賢問道。
“也是這樣的意思!”李嘉輕聲說道:“我將設私塾,延請先生,只是在玉碟有名的宗室子弟,都可入學,至于先生的束脩,卻是免不了的,這是規矩!”
“凡入學者,不僅能受到名師教導,而且,我將興建書庫,求學者可免費讀之,紙墨筆硯也會提供,能省不少的錢財!”
“僅僅是束脩,不算多吧?連束脩都付不了,恐怕是無心入學了,不要也罷。”
束脩是古代學生與老師初見的禮物,一般求學是必備的,基本上是幾塊臘肉。
傳說這是孔子要求的,拜學必須要十塊臘肉,哪怕學生再貧窮也要收,以顯示知識的珍貴,畢竟,免費的東西,往往不會得到珍惜。
即使一般窮苦人家,稍作努力,還是應該拿得出這個十條臘肉,不然,孔門就不會有那么多出身寒門、生平寒微的窮學生,如顏回、子路、卜商、冉求、仲弓、原憲、伯牛等。
“名字,就喚作宗學吧,由宗正寺監辦!”
“凡宗室中,年滿五歲者,皆要入宗學,不入者,廢除宗室身份,十八歲后,才能離開宗學。”
“諾——”皇帝說的興起,李修賢實在插不進話,而且,他也看出來了,皇帝絕對不會允許宗室直接進太學的,只能作罷。
待其走后,皇帝笑了笑,散養的宗室,往往才更具有才能,若是像八旗一般圈養,反而養成寄生蟲。
“教育,也是重中之重啊!”
坐在皇帝的椅子上,自然喜歡忠君愛國這樣的詞匯,而宗室,作為大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然也是需要洗腦的,他們可是皇帝的天然盟友,處置起來也方便一些。
邕州李氏雖然是小宗,但坐到了皇帝,就是大宗,皇帝就是族長,族長教訓自己的家族子弟,那不是隨便嗎?僅次于教訓宦官宮女。
“如今黃冊只有二十九人?一百年后呢?肯定不止了,近支封王侯,減等世襲,五代后,就入紅冊,雖然列位宗室,卻也省了錢糧用起來也方便。”
皇帝為將來的宗室,作出了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