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肇終于死了——”
來自洪州的奏報很及時,射聲司也行動快速,不及一日功夫,李嘉就知曉了洪州的具體情況。
到這時,虔州才傳來消息,說林仁肇奪船而走,不知所蹤,陳兵以及黃陽兩人上奏折請罪。
李嘉看了一眼,心中頗有些感慨萬千。
在五代宋初這個時間點,相對于北方而言,南方的將帥甚少,而北方由于戰爭連綿不斷,將星璀璨。
趙匡胤的義社兄弟,石守信,呼延贊,潘美,楊業,李繼勛,高懷德,郭進等等,皆是一時英杰,北地名將,就連老將慕容延釗,也北壓江陵,勢均力敵。
更別說,奪成都,迫孟昶東狩的王全斌了,后繼者,曹彬等人,也是一代人才,簡直是太令人嫉妒了。
郭榮留下的遺產還是太豐厚了。
南方,南漢的潘崇徹,周楚的楊師璠,南唐的林仁肇,此三人名聲還算響亮,但前二人在歸宋后,落寞無名,后者倒是有著南唐柱國的名聲。
對于林仁肇,李嘉迫切的想得到他,但卻又知曉,此人乃是一根筋,有著諾大的名聲,定然是不會歸降的,太過于可惜了。
“林仁肇克己奉公,一心熱枕,為臣,忠于君,為將,厚其卒,真乃國之英杰!”
李嘉感慨了兩句,心中的活動自然不被他人知曉,不過語氣中的遺憾,讓眾臣為之側目,大家都覺得,陛下這個惜才了。
“這樣的將才,死后定然名流青史,不能沒有謚號!”
李嘉沉聲道。
“陛下所言極是!”王寧附和道,雖然感慨于林仁肇之死,但心中卻頗多喜悅,林仁肇一死,江西十數州定然傳檄而定,江南滅國了。
是誰沒日沒夜的策劃?除了皇帝,就是他了,可以說,軍機處在協調戰事方面,已然贏得了諾大的名聲,他這個末相,是時候進步了。
“林仁肇厚其兵,忠其軍,死于戰,可謂是武人的榜樣,在這個亂世,不忠之臣甚多,這般的死節之士,須大肆贊揚,二來,也能收江西之兵心民心!”
王寧看來,死了的林仁肇,作用更大,更加的討人喜歡。
摸了摸胡須,沉聲道:“謚號者,褒貶時人,林仁肇,武人也,應以武為先,再尋一席,可謂肅,剛德克就為肅,執心決斷為肅。”
“不妥!”李嘉搖搖頭,嘆道:“還是不夠,應為忠,危身奉上為忠。”
林仁肇作為南唐的擎天一柱,能力姑且不來,但為國捐軀還是需要大大的贊嘆。
謚號是帝王、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其生前事跡及品德,給予一個評定性的稱號以示表彰。根據《逸周書·謚法解》中的記載:“惟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建功于牧野,終將葬,乃制謚,遂敘謚法。謚者,行之跡;號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則賜之善號以為稱也。”
由此可知,謚號應當從西周時期就形成了。
說來可笑,在這個亂世之中,由于禮崩樂壞,武人們只知道殺敵掠財其實對于謚號一類的并不在意,甚至可有可無。
畢竟人都死了,誰tmd還在意身后之命,能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