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秋涼之時,北漢的使臣也親自過來祝賀,一副兩國親善的關系。
作為曾經的盟友,北漢從未與中原有過這般的親近,也是第一次來到汴梁,享受著其繁華。
貧瘠的河東,簡直是讓人落淚。
李嘉脾氣倒是不錯,對于北漢的小動作倒是不在意,他反而和顏悅色地談起了兩國交往,甚至說道:
“大唐如今成一統之勢,與漢國也不曾有過爭斗,應該平安共處才是。”
“這也是外臣所盼望的。”使臣聞言大喜,深鞠一躬,迫切地說道。
北漢統一天下的念頭早就斷了,如今只想要茍延殘喘罷了。
李嘉笑了笑,然后苦著臉,說道:“但,朝廷中,許多武將言語,要立即興兵北伐,從而一統天下,朕又非獨夫,豈能隨意而為?”
使臣愣了,他猜不透皇帝這般話的意思,您到底是愿不愿意啊?
“當然,我有心阻戰,自然想要為之。”
皇帝又換了一副誠懇的表情,說道:“只要河東向我稱臣,自然可避免兩國交兵,我許以劉家太平,此話不得有假。”
說著,李嘉又變成一副雄心萬丈地模樣,說道:“我初設五京,北京就在幽州,攻伐北京才是要緊之事,所以,只要漢國斷絕與契丹的聯系,朝貢與我,我才能全力以赴攻伐幽燕。”
“至于契丹的威脅,有我大唐在,貴國也莫要害怕,自有大軍相助。”
“再者說,太原城堅難摧,契丹人奈何不得。”
一番話說的使臣一愣一愣的。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為了攻伐幽云,只要北漢改弦易幟,成為大唐的附屬國,甚至允許其割據河東,保存其社稷。
這條件太過于豐厚,以致于使臣都有點懷疑人生。
在周、宋兩國時,北漢幾乎年年遭受戰亂,太原城即使安穩如山,但依舊讓劉家人膽顫心驚,所以使勁地巴結契丹爸爸。
周是世仇,宋是為了統一天下,難道唐國不想統一?
很快,李嘉瞇著眼睛,又繼續說道:“如果漢國依舊泯頑不靈,那么就休怪我動手了,臥榻之側,不容敵人酣睡,這就是我的條件。”
“外臣明白——”
使臣心下惶然,其不敢專言,只能千里迢迢傳信回太原,求處置。
“北漢究竟會如何選擇呢?”
李嘉陷入了好奇。
這次二選一,其實就是對于北漢的提前預演,將其擺在一個為難的境地。
北漢如果選擇歸屬唐國,那么李嘉就可以專心收拾幽云,然后再回過頭滅掉北漢,屬于緩兵之計。
而若是北漢拒絕,依舊朝貢契丹,那李嘉就師出有名,背盟就怪不得他了,誰叫北漢不明大勢,螳臂當車呢?
說實話,北漢歷史上,之所以能存活下來,主要依靠在于契丹,千里迢迢的應援,代北地區的同州,更是其西京所在,常年駐扎數萬人,防御中原。
北漢不可怕,太原城再堅固,在火炮,投石車長久的轟炸下,也得塌,但契丹騎兵的救援,就讓人煩躁了。
打了小的迎來大的,所以,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只能暫時許以和平,待實力雄厚了,再行攻伐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