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硬拼不成,就來點軟的,陽謀。
我就不信,大唐如此富庶,缺錢貧瘠的河東,以及那文武百官,不會見錢眼開?
只要長久的侵蝕,自然會讓河東不攻自破。
窮慣的人,往往貪欲更甚。
“況且,有外敵的情況下,才會同舟共濟,一旦環境寬松,矛盾自然就出來了,裁軍?貪腐?爭權?”
李嘉笑了笑,他發覺自己這招實在是太妙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北漢這個小強,還得別出心裁。
“唐國真是這般說的?”
撫摸著潤滑的蜀錦,劉鈞舍不得離手,多久沒有享受這般的富貴生活了,他這個皇帝,當地實在沒有味道,恐怕連中原普通的豪右都不如。
而在他的面前,則是上百匹蜀錦吳綢,針眼細膩,紋路秀美,可以說是非常稀有,太原都沒幾匹。
除此外,還有幾千貫其他的財務,讓劉鈞高興地都快哭了,他這個國主,實在是太憋屈了。
“正是如此!”使臣直言道:“唐帝明言,只能兵戎相見。”
“微臣還聽聞,在此之前,唐帝還接見了永安軍和定難軍,很是安撫了一番……”
“你是說,唐人其實早就做好了戰爭的準備?”
劉鈞回過神來,頗為焦慮。
隨即,他又召集了眾人,商議有關于中原的要事。
面對唐國皇帝的二選一,眾人陷入了為難之中。
宰相郭無為反倒是直接了當地說道:“如果順唐而逆契丹,位于同州的西京留守府衙,可不是吃素的,咱們北面無險可守。”
“契丹人對咱們了解頗深,一個不好,就容易造成大禍。”
“而,只要有契丹人在,唐國就永遠滅亡不了大漢,所以,必須拒絕唐主,即使面對刀兵威脅。”
這一點,大家都比較認同。
中原無信,如果說中原收復了幽云十六州,那么就代表著他有取代契丹人的實力,北漢自然難存活。
而若是契丹人不倒,那么北漢就不會滅亡,這道理頗為粗淺,卻是極為深刻。
劉鈞對于自己的漢國也知之甚深,他當然明白離不開契丹人,但他還是想要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
“若是拒絕唐人,那么唐軍不日即可北上,再配合定難軍和永安軍,大漢危矣!”
聽著皇帝這般的言語,大家更是無語了。
天底下哪有這般的好事,有舍必有得,兩全其美太難。
“陛下,末將認為,咱們可以直接向唐人明言,大同府駐兵數萬,威脅大漢,只要唐人肯支持錢糧兵馬與我,共守太原,那么我國自然會背棄契丹。”
劉繼業忍不住發言道。
不料,這番話引得郭無為的贊賞:“此言甚是,若是歸順唐國,那么大唐自然有協助咱們之理。”
“而我料想,唐國定然不愿出兵出糧,其交于咱們的選擇,自然就不成立,問題又推給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