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看來,倒也不是早上那些新聞帶的那個節奏,說什么‘因為九幺幺后旅游業下滑、為了討好窮人游客不擇手段’。人家只是尊重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嘛。
他們也是被那些黑心下賤互聯網公司連累的受害者,要怪只能怪那些互聯網賤狗免費和打價格戰打順手了,呵呵,垃圾。”
“蘭方人對法國人意大利人的奢侈品品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還是很大的嘛,賣假貨的都被如此嚴肅處理了,不錯不錯。”
諸如這樣的認識,第一時間就在最敏銳的一小撮圈內人心中種下了。
而這還僅僅是第一反應。
此后幾天,因為正反面報道都比較密集,所以話題被進一步熱炒——新聞炒作都是這樣的,如果太過于一邊倒,沒有斗爭的戲劇性,那很快就沒看點了,反而會被新的熱點淹沒。但如果正反雙方焦灼非常激烈,那就能持續有看頭了。
很快,就有人注意到了新聞本身之后那些被埋藏的深層動機。
“據悉,根據蘭方方面的最新調查,部分最初涉及零費團的互聯網旅游訂票平臺公司,事發前幾個月,曾經得到迪巴旅游資本的戰略合作投資。而該互聯網訂票平臺,在今年年初更早的時候,曾試圖向顧鯤和蘭方文化尋求融資合作,但是因商業模式過于卑賤,被顧鯤拒絕,隨后才轉投迪巴旅游資本。
在本次的專項行動中,這家黑訂票平臺被查獲的假貨、強迫購物、限制游客人身自由和侮辱的問題,也是最嚴重的的。”
“之前最初爆料蘭方旅游市場黑暗現狀的媒體,是一家有摩納哥背景的法語媒體。但事后看來,爆料方有多數資料來源,分屬蘭方本國調查機構,和有半島背景的電視臺臥底記者。”
這些內容,已經非常接近于路邊社的小道消息了,所以當然不可能是在電視臺的正式新聞報道上放出來的——電視臺要是敢放這種捕風捉影的東西,被告得賠掉底褲都有可能。
所以,這些內容大多是如今還不被人正視的、形同UC震驚部一樣的網帖上流傳的。
但不管來源是否看起來卑微,可里面的很多證據、乃至邏輯,都是很經得住分析的。
如果不關心這方面的事兒,當然也不會看見,但只要是關心的人,很難不被這種鋪天蓋地冒出來的帖子將意念植入眼簾。
“臥槽,這個瓜吃得爽。劇情居然能這樣反轉?這么說來,倒是有人嫉妒顧鯤,所以陷害顧鯤咯?有點意思。顧鯤居然已經這么強大了,強大到能有資格被摩納哥人和迪巴人陰了。”
戰士的傷疤,都是戰場的榮譽。一個人能夠被同行集中火力陰,也是成功的表現。要不當年某些互聯網創業者為什么要自導自演緋聞,明明新吊了女朋友,卻要對媒體說“是馬風陰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