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靈。
在科學發達的現代,寄靈這個詞往往被認為是歪門邪說的無稽之談。通常和靈媒、迷信、巫術等劃為一堆,被認為是人類的無端臆想。
由于曾致力于現代物理與東方神秘學之間趨同化研究,林修遠對于靈媒也有過一些粗淺的了解,甚至曾親身拜訪過真實存在于現實中的靈媒,大名鼎鼎的艾莉森?杜伯伊絲。
熱播的美劇‘靈媒緝兇’便是根據艾莉森?杜伯伊絲的真實事跡改編,而事實上,艾莉森?杜伯伊絲這位大名鼎鼎的靈媒也確實幫助鳳凰城檢察官破獲多起原本毫無頭緒的重大案件。由于好奇和學術需要,林修遠曾經與她有過一次交談,但當時,林修遠覺得她的話中充斥著各種精神暗示,與其說她是靈媒,林修遠覺得她更像是一個善于誘導、善于催眠的心理學大師,所以在林修遠本身的概念里,靈媒更多的是一個騙子群體的獨有名片罷了。
但現在,或許是對弟弟林修志的死萬分不舍,又或許是想為自己接下去的生命找一個精神寄托,再或者是不愿意面對殘酷的事實。總之,林修遠第一次真正以學術的心態進入了靈這個對他來說一直逃避、試圖否認的領域。
靈,這個詞在東方擁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哪怕是中國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權威的學者孔子也主張不語怪力論神,但中國自古以來的民間信仰中,靈依然是一切的延伸。就如萬物有靈這個在東方普遍的泛知一樣,靈不但是支撐著信仰的體系的根本,還與人的價值觀、世界觀息息相關。
隨著科學的發展,科學嚴謹而務實的風格風靡全世界。這讓靈這個唯心主義的產物漸漸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因為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著它們的存在,似乎靈魂真的只是人類因對死亡產生的恐懼而想象出來的產物。
但是在古老的東方大地,靈魂卻依然被敬畏著,各種對死者的祭奠、各種儀式不曾消退。
可以說,在古老的東方大地上,絕大多數人對靈魂的概念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因為對科學的認知不愿意相信它的存在,而另一方面,古老傳統所遺留下來的種種神奇與科學無法解釋的存在又讓他們敬畏鬼神,敬畏靈魂。
林修遠是徹底的無神論者,他沒有任何的信仰。這讓他能以更客觀的角度去觀察世界,探尋世界的本質。
相比起西方科學,東方的學術擁有著悠久的多的歷史,有完美的哲學體系所支撐,自古以來的學術成果也令人震驚。但是,由于缺乏嚴謹的論證,東方的學術并不被西方的科學界所接納,在近代更是一直被認為是愚昧的巫術。直到類似于中醫針灸、切脈等西方人無法解釋卻又行之有效的事實被廣泛流傳,西方的學界才開始慢慢將目光投向東方,摸索著這種充滿著哲學意味的東方神秘學。
在東方,無論道、佛,都帶有著顯著的唯心主義特點,所謂的禪語機鋒讓西方的學者根本摸不清頭腦,也就無從研究。而林修遠卻不會有這樣的苦惱,他能很輕易的站在東方人的角度上理解東方的學術,又能瞬間轉換到西方人的思維模式去論證這一觀點的正確性,所以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他的學術進度無疑是最快的。
可以說,入學后的他更多的是在通過實驗論證,而在這方面,全校師生沒有任何人能夠跟得上他的研究進度。所以,在他父親死后,他毅然退學也是有這方面的原因在內,本就事實來說,加州大學已沒有什么可以教他。
“真的是寄靈嗎?”林修遠盯著玉石方戒的眼中驀然露出一絲狂熱的神采。
對于靈魂,他曾有過非常深入的研究。
在他看來,人類的大腦便是孕育靈魂的搖籃,而靈魂的真正形態,則應該是一團帶著特殊電波的浮游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