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鐸此時喚他來,令他與方國安再去說降。
可憐方國安是欲哭無淚,所謂事不過三,這就是第三次了,幸運就算再好,恐怕也用盡了吧?
而這次多鐸換了種伎倆。
他令人將吳志葵捆綁起來,然后讓方國安押著吳志葵前往城前,交待方國安道:“告知張煌言,若還不降,就將吳志葵當場斬首。”
吳志葵降清之事,發生不久,紹興府還不知道消息,只以為吳志葵只是被俘。
于是,二人一前一后,方國安押著吳志葵到了城前。
吳志葵一到城前,就涕淚交流,泣喊道:“張大人,我是吳淞總兵吳志葵,朝中張尚書于我有舉薦之恩。”
張煌言倒是知道此事,張國維在聽聞吳志葵被俘時,也曾流淚與他說起過,吳志葵是武舉出身,張國維愛才,當年曾舉薦他為金山定波營把總一職。
可如今吳志葵被方國安押著前來,用意不言自明。
在這種形勢下猶豫,那將帶來一場災難。
于是張煌言厲聲喝斥道:“將軍被縛,不過一死而已,何苦喋喋不休,作婦人樣!你若不退去,休怪本官手下無情!”
遠遠聽著的多鐸,這里才醒悟,要想說降張煌言,恐怕比登天還難。
于是下令召回方國安二人,準備重啟進攻。
午后,多鐸以四門從孔有德那分來的紅衣大炮轟擊,做為攻擊的前兆。
以五千騎兵繞至驛亭北面,一防明軍出逃,二防有紹興府援軍趕來增援。
部署完畢,火炮也轟擊得差不多了,多鐸悍然下令攻城。
驛亭不能算城,它只是個軍事要隘,方賀數里地,城墻很矮,不足一丈。
堪堪夠擋住韃子騎兵沖擊,可要擋步兵登城,那就相當困難了。
韃子只要隨便架上幾根竹桿,就能順勢而上。
加上韃子火炮預射,墻上明軍,其困境可想而知。
但活人總不能被尿憋死,面對韃子炮擊,明人有他們的笨辦法,當時的宅門,那可是實打實的實木,明軍從城中取來一扇扇大門,在一面包裹上鐵皮,然后側立靠在垛墻之上,再從百姓空中征集來棺材,那個時候,幾乎每戶人家,都備有棺材。
與戰亂無關,一個人只要有了妻、子,過了不惑,就會準備棺材。
家中越富有的,準備棺材的年紀越早。
因為棺材由木頭打造,這剛剛趕制的棺材,木材潮濕,如果等人死了,現制,那就有損顏面了,這叫有備無患。
明軍將收羅來的棺材,填滿沙土,然后推至門板之后。
就是用這土辦法,明軍才能在韃子的火炮下生存。
可面對韃子步兵的攻城,那明軍就只有以命搏命了。
由于城墻不高,能留給明軍以弓弩阻敵的時間不多,幾輪箭矢之后,清軍步兵就已經靠近城墻,豎起了梯子。
正因為城墻不高,從城墻上投下的石頭和滾木的效果就會大減,唯一效用依舊的是火油、金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