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既然決定不行勸進、擁立之事,那么魯王殺不得。”
吳爭的臉色開始凝重起來。
“吳爭,弒君乃人臣大忌,就算是曹操,也不屑為、不敢為之。魯王不管如何,都是朱姓皇室,哪怕大明已亡,在天下人心中,他依舊代表著大明,你若殺他,就滅掉了天下明人心中最后一絲希望,無論對錯,你必將成為天下明人恨之如骨的寇仇。”
吳爭心中一凜,他不傻,他也想到過這問題,可在他看來,時間緊迫,兩害相權取其輕。
留著朱以海,等于留下了一顆隨時會復燃的種子,這對于即將要暴發的與清一戰,有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吳爭打算背負這個惡名,斬草除根,斷了朝中文武心中的那一絲綺念。
可現在,吳爭醒悟到,這事行不通。
王之仁這一關,過不了。
王之仁看似在勸說、諫言,但以二人的身份和現在的獨處,很多話不需要粗聲惡心氣加以威脅,和顏悅色一樣能達到目的,甚至有些時候,和顏悅色更能有效果,沒有哪個傻子會認為,王之仁這時說的話僅僅是有可無亦可的廢話。
況且,吳爭一樣清楚,王之仁的話是有道理的,不殺朱以海,至少還可維持現狀,殺了,那就陘渭分明,所有忠于大明的臣民將視自己如寇仇,甚至那些忠誠于自己的將士,也會因此對自己離心離德。
不是因為這些將士忠于朱以海,而是弒君這名聲太過惡毒了,為世人所不齒。
吳爭咬牙、抿嘴、點頭。
“魯王可以不死,但必須拘禁,嚴加看管!”
王之仁輕呼一口氣道:“讀書!讓他讀書,讀書明禮嘛!”
吳爭饒是心中郁悶,也被王之仁的話生生蹩紅了臉。
讀書?
讓朱以海讀書?
好吧,那就讓他讀書吧。
這個問題立即被二人“遺忘”。
王之仁重開話題道:“朝中文武,你打算如何處置?”
吳爭道:“赦免最大部分,貶鏑一小部分,首惡者,殺!”
王之仁再次搖頭道:“不妥!”
吳爭皺起眉來,這就沒意思了。
二人如今看似交談、閑聊,可實質畢竟是對等的利益談判。
王之仁卻一步不肯退,這太沒意思了。
太沒意思,那就表明吳爭要發作了,一發作,吳爭就會講理,講自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