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爭看來,這場清洗之后,取得的果實需要鞏固,就得從內政上下手。
就象治病,在割去患處腐肉之后,最需要的就是養護、滋補。
發展內政,就是此時最有效的養護、滋補方法。
跟誰有仇,也不會和錢有仇。
讓轄下民眾富裕起來,就是吳爭搞內政的目的。
當這些失去利益的反對者,嘗到了甜頭,自然會在無形之下,轉變態度。
就象當時吳爭在杭州府做的唯一一次“劫富濟貧”一樣。
當時杭州府的商人們怕是恨吳爭恨得牙癢癢。
可現在呢?
他們是吳爭最忠誠的擁躉之一。
江南商會如今的影響力,讓所包含的各府商人有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社會地位的提高,滿足了精神訴求。
加上收益的實質性成倍增漲,讓商人們再不想回到過去。
夸張點說,如果此時有人敢在他們面前公然反對吳爭,呵呵,得被這些商人一人一口唾淹死。
一手鍘刀,一手糖果,剛柔相濟,無往而不勝。
正治上的矛盾,用經濟方式去緩和,直到矛盾解決。
吳爭一直在這么做,而且行之有效。
陳守節與戚道昆等人,對蒸汽機車的研發已經成功。
從簡單的上下運動,變成回旋運動,他們只用了七個月時間。
同樣,蒸汽機鍛鋼,反復地鍛打,數百倍于人力的鍛打,使得軍工坊鋼鐵的堅韌度,有了超越時代的提升。
這給了許多器械、配件的改良,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譬如槍管、炮管,譬如曲軸、齒輪,再譬如農具。
吳爭一直幻想著,能趕在歐洲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由華夏來引領這次革命。
現在,當軍工坊第一輛機車頭,運行在坊中僅五里距離的軌道上時,吳爭笑了,古怪地笑。
沒有比改變歷史,更讓吳爭舒心的事了。
雖然機車的速度不快,不,準確地說,是太慢了。
就象是垂死的老牛,喘著粗氣,“吭吃吭吃”地耕田。
但吳爭知道,用不了多久,巨大的車輪,將飛速旋轉,奔跑在華夏大地上,那時,任何敵人,都會為北伐軍的投送用力而心驚膽顫。
大將軍府頒布了命令,以之前補充北伐軍時挑剩下的一萬多俘虜,組建起建設兵團,正式建造由杭州府至松江府的鐵路。
并且,吳爭極其古怪地,為這條鐵路軌道寬度定出了一個數字——164.9厘米。
所有人都不明白,為何不取整。
但吳爭從不解釋。
甚至張煌言在吳爭去他家時,追問吳爭,這數字是什么意思,吳爭也只是笑而不答。
我得意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