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敵五千六百余人,俘虜二千一百三十余人。
如果不算俘虜,雙方幾乎打成了平手。
但這是一場勝利!
戰略性的勝利!
這不僅僅攻克了一個工事完備的陣地,而是擊垮了敵人的信心。
吳淞衛以血腥的冷兵器方式,打破了滿人肉搏不敗的神話!
這是一種根本力量的扭轉。
這是摧毀敵人自信最有力的兵器。
它讓北伐軍士兵變得更加自信,就算沒有火器,我,也能找得你滿地找牙!
……。
吳爭遇到了大麻煩。
很顯然,多爾袞挖的坑,絕不只是淮安城和鹽城。
當吳爭調動在靖江作為預備隊的陳勝五千金華衛,登陸儀真,還沒有開始對西面**發起攻擊。
陳勝就從斥侯處獲知,從天長方向至上官橋一帶,出現數股不明數量的敵騎活動。
這是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陳勝金華衛所遇到的問題,幾乎與魯之域一樣,因為戰事突發,急調而來的金華衛,同樣沒有攜帶原本配備的重炮。
而比魯之域更困難的是,金華衛面臨的是,敵人騎兵!
緊急之時,陳勝迅速下令,放棄儀真城,在大銅山邊構筑主陣地,用意是,萬一有不測,便可借助地形,抗擊敵騎沖擊。同時陳勝急傳信給吳爭,請求增援。
沒有連發槍、火炮的火槍兵,在應對騎兵時,處境非常尷尬,唯一能形成正面硬抗可能的,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三倍甚至五倍兵力于敵。
陳勝心性穩重,他不敢冒這個險,既然出現數股敵騎斥侯,那么敵騎主力,相距必定不遠。
而天長方向,唯一的來處就是鳳陽府。
那么,這支敵騎的數量,應該在五至六千騎,這個數量,絕對不是五千金山衛能硬抗的。
事后證明,陳勝的瞬間決策,挽救了他手下的五千人。
他料得沒錯,這就是多爾袞給吳爭挖下的第三個坑,敵騎從鳳陽府來沒錯,可數量不是五至六千騎,而是萬騎!
多爾袞暗中調派了他手中正藍旗三千鐵騎南下鳳陽,甚至清廷都不知道。
這事如果捅出來,那多爾袞恐怕得被滿朝彈劾。
因為從順治登基之后,滿八旗分為駐京八旗和駐防八旗,駐京八旗幾乎是不可調出京畿的。
真正在各地與明軍、義軍作戰的,是駐防八旗,譬如鳳陽府的六千騎兵,原杭州駐防的三千騎兵等等,這也是后來稱之為“江寧將軍”、“杭州將軍”、“廣州將軍”等等的由來。
多爾袞是鐵了心地要置北伐軍于死地,不惜冒著被郡臣彈劾的風險,孤注一擲,連他的嫡系鐵騎都出動了。
而這支鐵騎出擊的方向,正是此戰開啟之后最關鍵的點——江都!
如今登陸江北的各衛北伐軍,皆已經將主力推向揚州北部、淮安南部,身后就只有幾百人駐防留守各城池,甚至于,許多小城內,都是些安置其中的傷兵。
也就是說,這些后方的城池,是沒有多少防御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