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祖大弼整個人頓時不好了,他頭一陣發眩,身子左右晃了晃,差點摔倒一頭栽下城去。
幸好他身邊親衛箭步上前攙扶,這才沒被叛軍來攻的消息“嚇得”跳城樓自盡,否則,一世“英名”哪!
祖大弼大喘著氣道:“……快……快,傳本將軍令,調城下漢旗兵立即平亂……另外,前往西、北兩城門調兵,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身邊親衛瞠目,心想自家將軍是不是糊涂了,西、北兩門根本沒多少守軍,各門僅僅數百人做做樣子、維持秩序,能調多少兵?
“將軍……西北兩城門多少兵力,要是全調來,城門就沒人守了……。”
祖大弼怒喝道:“能調多少算多少,三面夾擊叛軍……多一個也是好的,還不快去?!”
親兵不敢再說話,拔腿向城墻角上的烽火臺點火傳令去了。
……。
哪來的上萬人?
趙史集結了三方人馬,還不到五千人。
難道真是天黑,那士兵胡亂搪塞?
其實不然,那士兵還真沒估算錯,通往南門三條直街上,還真烏黑黑地滿是人。
中間主街近三丈寬,兩側輔街也有二丈寬,南北貫通,非常直,這是為了方便漕運,特意拓展的大街。
真要填滿了三條街,上萬人,怕還是少算了。
可哪來那么多人?
還真有,不管是淮安衛還是大河衛,雖說降了清,但編制還照著明朝衛所編制,一個正兵,家中少說也有三口,多得就有五、六口。
這些個**子,雖然眼下“反叛”了,可心里不是為了什么家國天下,亦或者是為了漢室江山諸如此類的大義,他們的目的很簡單——保命。
當然,保命之余,若能賺點功勞,得些賞賜,甚至混個一官半職,那自然是好的。
既然本意就是保命,自然是惜命的,哪真能對著南門發起進攻?
這不成精銳虎賁了嘛?
這其中也包括始作俑者趙史,趙史也惜命啊。
所以,當時氣勢恢宏地大手一揮,喊一聲“吃他娘、喝他娘,打開城門迎吳王去嘍”,聽起來是有攻打南門的意思,但仔細口味,意思卻大都在前半句“吃他娘、喝他娘”這六個字。
四千多人,敢進攻有一萬六千人駐守的南門,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所以,陳棟在讓渡出兵權之后,給趙史出了個餿主意,那就是將這四千多將士的家人,能帶上的都帶上,反正一旦起事,沒帶上的也是死路一條,還不如帶上,或許能保性命。
同時,這黑燈瞎火的,沒人看得清楚是兵還是民,人多,自然聲勢壯,聲勢壯了,反倒不敢輕易來平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