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再逃,已經完全沒有意義,因為再南就是泰州,而泰州已經被清軍占領,如果被兩面合擊,那就真無生路了。
祖大弼無奈之下,只能選擇調頭迎戰。
二千對三千六,這顯然沒有多少勝算。
就在這危急關頭,一支北伐軍火槍兵突然出現在官道右側的樹林里,對戰場中的喀喀木部騎兵,進行了側面齊射。
這是池二憨的五千處州衛,可池二憨為何突然出現在這里呢?
池二憨原本奉命駐守南岸,作為此戰預備隊。
在聽聞少爺被困淮安后,池二憨情急之下,強迫張名振用水師運送己部,登陸泰興。
也就是說,在吳爭對陳勝、方國安部下達撤退令之前,池二憨部已經登陸北岸了,他搶在了敵人騎兵攻占泰州之前。
可池二憨部一樣沒有攜帶火炮,只是一支普通的火槍兵,所以,池二憨一登陸,就下令向西北方向行軍,意圖搶在敵軍攻占江都前,尋求與陳勝會師,再來決定下一步計劃。
不想,池二憨趕到江都以東萬壽鎮附近時,就聽聞江都陷落,被敵人攻占了,陳勝及方國安率部撤向儀真。
這樣一來,與陳勝會師的可能性就沒有了。
可一支孤軍,無法北上。
無奈之下,池二憨只能調頭,撤向江邊,以求得獲得水師補給,這樣,池二憨率部占據了口岸鎮。
這些天來,雖然也有小股敵人騎兵“光臨”口岸鎮附近,但皆被池二憨擊退。
幾次下來,敵人知道了口岸鎮有一支規模不小的北伐軍,也就不再來了,因為他們的主要目標是截斷北面北伐軍的退路,對一個小鎮沒有興趣。
這天下來,池二憨見敵人不再來攻,加上心中擔心自家少爺安危,待不住了,正好第一軍登陸沿岸,池二憨將口岸鎮移交之后,悄悄繞過泰州率兵向北,好在揚州府的清軍兵力同樣不足,無法對各縣鄉間進行封鎖,這才有了池二憨部突然出現在泰州北面的寧鄉鎮一帶。
這支火槍軍是池二憨任嚴州衛副指揮使時,帶了兩年多的老兵,他們射擊技能嫻熟,裝填速度極快,在雙方騎兵在相距八里地開始對沖的這一瞬間的時間里,進行了三輪齊射。
騎兵正面沖鋒,目標截面很小,小到和一個步兵正面差不多,一旦人伏在馬背上,很難瞄準,可如果從側面射擊,特別是在預先埋伏的情況下射擊,那幾乎不需要精確瞄準,目標太大了。
三輪射擊之后,被襲擊的清軍騎兵都還沒反應過來,速度太快是其一,主要是右側的騎兵遭遇槍擊紛紛落馬之時,中間及左面的騎兵根本沒有意識到遇襲,兩軍騎兵巨大的蹄聲,掩蓋了火槍的射擊聲音。
直到右翼變得稀薄之時,中間策馬急馳的喀喀木,才發現有敵軍設伏,立時下令全軍向左迂回,可這時,顯然已經控制不住戰場局勢了。
因為祖大弼的騎兵,已經沖近,就在眼前,沒有絲毫回旋余地,直接干上了。
可就算如此,祖大弼的二千騎兵,依舊無法徹底擊潰喀喀木部。
如果不是池二憨在發起突襲的同時,已經令一部繞至敵人后方進行阻擊,喀喀木部很可能大部分突圍順利逃走。
喀喀木無心戀戰,在意識到有火槍兵的一剎那,喀喀木有如驚弓之鳥,巴山將軍的前車之鑒,讓喀喀木深深后悔追擊祖大弼的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