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煙霧籠罩的一剎那,北伐軍迅速撤退的情形,陳錦確實是沒看到,也無法看到。
哪怕陳錦手中也捏著那管昂貴的單筒望遠鏡。
從煙塵揚起到陳錦下令輕騎出擊,這間距其實也就是二、三分鐘吧。
吳爭下令快,將士的反應也快。
北伐軍將士的首訓科目就是跑步,這二、三分鐘的功夫,可以跑出數百步了。
也就是說,在敵騎沖出煙塵籠罩區域時,雙方的間距已經不是五百步,而是一千步以上了。
別小看了這數百步之差,這直接關乎到戰斗的輸贏。
吳爭自然不會傻到,真就這么悍然發起進攻了。
他自然是有部署的,以主力前壓,逼迫敵人作出應對,以虎蹲炮激起煙塵,蒙蔽敵人視線,造成北伐軍近在咫尺的假象,誘使敵騎出動。
效果很好,但關鍵在于接下去怎么應對。
宋安帶來的虎蹲炮有三百門之多。
以一百門誘敵出擊,自然還有二百門部署在身后。
虎蹲炮的射程太近,最多打到八百步,這需要強裝填的情況下,對炮管操作極大,且后座力巨大,所以吳爭并沒有想過去強裝填、多裝藥,而是用障眼法,制造些這五百步的距離來。
也就是說,當敵騎追近至五百步距離時,實際上敵騎已經遠離自己陣地五百步以上。
而這,正是吳爭想達到的目的。
打一個時間差,就在敵人眼皮子底下,打出一個時間差。
瘋狂嗎?
是真的瘋狂!
這種戰術,在這個時代,恐怕也只有北伐軍能做到,它包含了三個關鍵要點,一自然是令行禁止;二是跑步速度要快,而且整體配合要好,否則,一半逃離、一半落下,便是輸了;最后身后部署的虎蹲炮炮手的操作要極其熟練,雖然事先已經標定了距離和諸元,但手速的快慢及對敵騎來速的預判,直接影響到該戰術的成敗。
出手稍早些,敵騎尚未進入射程之內,那么一通齊射打出去,最好的結果就是嚇退敵騎,壞結果是,這一輪齊射之后,已經沒有時間第二次裝填,五百步的距離,輕騎可以要瞬間到達,接下來的事,就是挨宰,沒有**能擋住沖鋒中的戰馬慣性。
開炮稍晚些,就更好理解了,敵人已至炮兵陣前,出去的炮彈打了空氣,這就更悲催了。
所以,說這時代只有北伐軍能進行這樣的戰術,一點都不夸張。
事實上,當敵騎前鋒沖過標定線的那一刻,二百門虎蹲炮齊射出的炮彈,生生阻斷了后續的敵騎,將他們炸得人仰馬翻之際,還是有百騎已經沖過了標定界線。
吳爭對此也有一定的后著,其實很簡單,就是留出六百人的預備隊,以防不測。
這六百人就在炮兵身后,手持上了膛的火槍嚴陣以待,他們的火槍都上了槍刺,也就是說,開了一槍之后,不需要再裝填,持槍沖上去,不成功,則成仁!
這確實是個瘋狂的戰術,但這不正是吳爭一貫的作風嗎?
五年以來,這樣的事,他還真沒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