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席哈在驚惶之余,下了一道錯誤的命令——鳴金收兵。
這道命令,將攻城清軍置于了極其危險的境地。
事實上,此時繼續進攻,清軍還是有機會的。
這種“碰碰車”的戰術無法復制和延續,能如此精準的撞擊,主要原因是敵鐵甲處于登城階段,無法閃避,只能硬頂。
可鐵甲兵后面就是步兵,只要步兵一上來,這種“碰碰車”的方式就終結了。
讓一個鐵甲兵去撞一個步兵試試,稍作閃避,自己就被慣性撲下城墻去了。
可惜濟席哈肉疼了,也難怪,多爾袞留下的兩黃旗中,就這么兩支鐵甲先登營,一支已經盡沒,要再失去一支,不用說在沈致遠面前長臉不了,怕是得軍法從事。
這一猝然鳴金,讓攻城清軍如潮水般后撤。
后撤,自然是弓箭手跑得最快,他們本就在后陣,最安全。
其次是步兵,可鐵甲兵已經登墻,此時至少一半處于不上不下的地步,后撤起來顯得遲鈍。
城下輔助的步兵,被先前數百守軍鐵甲的手雷炸得死傷慘重,本是要后面步兵遞補的,可突然鳴金,一時間,哪還有步兵去遞補?
這么一來,敵人鐵甲兵等于被遺棄了。
濟席哈望遠鏡中看到這一幕,才警覺到自己的命令是錯誤的,他隨即用一個更錯誤的命令去挽回前一個錯誤的命令,濟席哈傳旗令,令攻城大軍原路返回,救出鐵甲兵。
這么一來,清軍原本最多只需要付出鐵甲兵為代價的結局,瞬間改寫了。
其實,在濟席哈突然鳴金收兵時的岳小林,并沒有意識到戰機的出現。
他已經滿足于順利退敵。
而在看到敵人鐵甲兵被孤立遺棄后,岳小林才漸漸意識到,這是個消滅敵鐵甲非常好的戰機。
此時敵弓箭手已經回撤,守軍只要朝著不能上下的鐵甲兵扔手雷就行,就算炸不死他們,炸毀他們的梯子都能讓他們摔個終生“癱瘓”。
可就在岳小林要下令對鐵甲兵動手時,濟席哈下了第二道命令,全軍回援營救鐵甲兵。
這命令有錯嗎?
沒錯。
先不說同袍互救天經地義,就說濟席哈要真敢扔下這支鐵甲,自己逃跑,那估計他甚至活不過今晚,兩黃旗的滿人們會咬死他。
命令雖然沒錯,兵也是相同的兵,可此一時彼一時啊。
之前鐵甲兵在前,步兵次之,弓箭手在最后,守軍的虎蹲炮對步兵、弓箭手威脅不大,所以,容他們順利靠近城墻,才有了城墻上的戰斗。
可此時,清軍的鐵甲兵還在半墻上向下挪動,誰來替步兵、弓箭手遮擋?
如果說,之前濟席哈鳴金只是造成了一定的混亂,局勢尚可控,那么這次下令回援,是真得捅了大瘺子。
清軍心不甘情不愿地往回跑,救同袍,他們沒有意見,可不能朝令夕改啊,這才多少功夫,兩道截然不同的命令,要知道,這來回跑是要體力的,把體力用在拼殺時不好嗎?
然而他們已經沒有了拼殺的機會,才沖至五、六百步距離時,守軍的虎蹲炮發威了。
百門虎蹲炮一輪齊射,就直接打蒙了這些只著輕甲的清軍。
于是場面就極度不堪了,清軍回援部隊如同一窩被驚雷轟嚇的過街老鼠,四處亂竄,沒辦法,清軍沒有受過抗炮擊訓練,再說,那也抗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