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爭激動地拉著宋應星的手,這神情令宋應星有些惶恐不安。
他額角滲汗,口中吶吶道:“老臣……汗顏,不敢當王爺如此……垂青。”
這哪跟哪啊?
吳爭突然大聲呼道:“小安子……快,好生護送宋先生回杭州,若有一絲一毫差池,唯你是問……不,不成,我該親自送先生去杭州府才是……傳本王令,應天府不去了,打道回府。”
宋應星顯然不解于為何如此熱情,也只能往“禮賢下士”、“求賢若渴”這方向上去猜。
他連忙勸阻道:“臣聽說殿下是奉旨進京議功領封,為區區在下耽擱了面圣,這……微臣擔當不起,請王爺收回成命。”
吳爭大手一揮,“本王從來不缺封賞,缺得,就是象先生這樣的實干之人,先生于吳爭而言,便如……真正的琴瑟和鳴。”
聽聽,聽聽,什么叫激動地口不擇言,這貨就是了。
吳爭的本意是說,他的理論加上宋應星的實干,確實可以創造出本不該在這時代出現的偉大科技,但話似乎不該這么……赤果果的不是?
瞧把宋應星先生嚇的,他奮力掙脫了吳爭緊拽的手,赤紅著老臉道:“老朽萬不敢當,請王爺……自重!”
吳爭傻眼了,自重?為何自重?自己說錯話了?
馬士英機靈,忙上前道:“王爺且平心靜氣,宋大人感佩王爺驅逐韃虜、收復失地的豐功偉績,這才毅然出山助我王一臂之力,自然不會半途而廢,王爺盡可繼續奉旨入京……想來宋大人定會追隨王爺入京,有什么事,不妨在路上慢慢說。”
宋應星連忙點頭道:“馬大人所言極是,微臣愿隨王爺進京。”
好在吳爭并無什么不良嗜好,臉長得還算周正,加上數年從戎,自帶一股英氣。
很容易消除了誤會。
但宋應星依然不肯聽吳爭的邀請,上吳爭馬車與之獨對。
他寧可以年老之身與宋安這等小伙并駕齊驅。
吳爭無奈之下,只能隨了他,心想既然已經投效,想來跑不出自己的五指山。
于是召李颙、馬士英上車,詢問二人此次鳳陽府招攬的詳情、細節。
……。
其實招攬穎川、武平二衛,比想象的簡單。
這二衛的兵力和戰斗力在經過明末衛所制度崩塌之后,早已折損大半。
由于缺少新鮮血液的補充,在役者,多半是年過四十之人,可謂老弱病殘占了一半。
清廷掌控鳳陽府之后,對于這二衛也是薄待甚多,不少時候,甚至克扣糧餉,將士們敢怒不敢言。
其實,這事想來也屬正常,當時清軍兵勢最盛之時,已經抵達紹興府,鳳陽府其實已經位處后方,而鳳陽府治鳳陽城,又有漢旗軍駐守,清廷自然就不想將本就拮據的財力用到這兩支弱兵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