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放心了?”朱媺娖輕啐道,“本宮要歇息了,吳王請回吧。”
……。
次日,吳爭返回杭州府。
由清泰門入城,得到了滿城民眾的夾道歡迎。
北伐軍打勝仗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但,飲馬黃河,那可是第一次。
就算是個目不識丁的人,也已經意識到,喊了數年之久的北伐,怕是真有希望了。
這個時候,恐怕每個人心里,都對吳王抱有一種微妙的期待,哪怕他僅僅是個吃瓜群眾,哪怕是親人傷亡于此次戰爭。
他們用一種強烈的自豪、自信,向著他們心中敬仰的“神”,呼喊出一句“吳王萬歲”。
吳王萬歲,顯然是違制的口號,但沒有人覺得違和,也不會有人敢覺得違和,面對著數以十萬計的人潮,反對,那是自尋沒趣、自己找抽。
讓吳爭感到意外的是,大將軍府諸屬官的身后,江南學院的三千學子們,打出了一道巨大的橫幅,上書四個大字——吳爭您好!
這一刻,吳爭眼眶突然濕潤了,心中有種錯覺,自己,難道又一次穿越了?
吳伯昌是個舊文人,不,這不太準確。
吳伯昌是個壓抑多年,懷才不遇,自憐自艾的舊文人。
這形容,雖不中,也不遠矣。
他的心中有著一團自以為已經熄滅的火,吳家延續九代的宿命、使命,讓他不得不蜷縮起來,做個始寧鎮上的土員外。
但,吳爭觸動了他的心弦,打開了他封閉已久的心扉,讓他突然發現,其實一切,都可以重來,于是,一發不可收拾。
簡單地說,吳爭對于后世思想的教化,最好的學生,是他的父親吳伯昌。
這就有了今日這條被世人所不容的橫幅——吳爭您好!
就算是王爺,咱們也是平等的,我可以敬重您,但我不會曲膝。
吳爭在馬背上大呼,“書聲出骨氣,國是寄心魂……北伐軍萬歲,大漢族萬歲……!”
在吳爭身后,三千學子在瑯瑯齊誦呼應。
“假如,我們不去打仗,
敵人用屠刀
殺死了我們,
然后用手指著我們的骨頭說
看,
這就是奴隸……!”
落下后面的馬車中,朱媺娖吃驚地撩起車窗窗簾一角,她見識過吳爭的忽悠能力,但現在,她驚訝于百姓的反應,更驚訝于這些年輕學子拉起的那道橫幅,她是真的驚訝了,自己把自己推下神壇,吳爭,你究竟想做什么?
無數人的心靈,被這種低沉的激昂所震動,結合著之前的興奮和熱烈,這種極易傳染和被傳染的情緒,劇烈地震蕩和洗滌著人心,有更多的加入了這場齊誦。
這,是一場靈魂的洗禮,因為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