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吳爭起身揚長而去。
馬士英、李颙這下大眼瞪小眼,苦笑、哀嘆不止,這哪叫事?個燙手山芋。
搞不好,功沒有,過成堆。
這叫什么事嘛!
二人心中一直有個問題沒有直接提出來,那就是,為何要擁立新君,而不是自立?
這已經許多人心照不宣的秘密。
……。
許多時候,千萬不要低估了女人,哪怕只是個女孩。
這個時代的女孩,十三歲嫁人,還真不叫個事。
當然,這大都在西北、東北及偏遠地域。
明朝中后期,江南一帶因紡織業發達,而紡織業又多用女工,江南女孩大都是過了十七才許人,嫁人還真得大都在十八、九歲之后。
這就讓這些女孩有了養活自己的能力和積蓄,她們其中不少人就開始有了擺脫夫家束縛的思想萌芽。
“自梳女”就是從這時出現的,而且漸漸多了起來,她們發誓此生不嫁人,以換取人生的獨立。
不過,“自梳女”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自梳的。
首先是必須征得家中父母同意,許多女孩都在這一步,敗于父母的眼淚。
當然也有人性格堅強,取得父母同意或者與家中直接斷絕關系。
過了這一步,才可以在一個叫“姑婆屋”的地方,在拜過觀音菩薩之后,由自梳女前輩們將她的頭發梳成髻。
經過梳起的女子才算是真正的自梳女。
她可以享受不受夫家束縛的權利,但同樣也須套上新的枷鎖,那就是永遠不能與男子有過近交往,一旦違反,就會被判定“不軌”,輕則毒打,重則裝進豬籠沉河。
吳爭怎么也沒想到,李海岳會如此“激進”,確實是小看了這個女孩了。
這消息,還是在軍校深造的李溥興趕來告訴吳爭的。
織造司如今有三萬多織女,因“漢袍”的供不應對和絲織品的暢銷,織女的工錢相較于當時的消費,高到了比較“驚人”的地步。
一個收中等的織女,一月的工錢就高達十五兩以上,而收入高的,三十兩以上都不少見,這對于此時的物價,已經相當恐怖了。
正因為收入的巨大提高,許多女子不想過早地嫁人,雖說大將軍府已經明令推遲所轄之地女子的婚嫁年齡,可終究不可能去以法規定具體適配年齡。
那么,早已在數年前定下親的女子,就不得不在夫家的逼迫下,遵父母之命放棄“高薪”回去嫁人,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因為許多適齡女子,在織造司沒有創立之時,就已經訂親。
而這種現象,讓沒有訂親的女子,因為舍不得高薪,而想轍推遲婚配年齡,“自梳女”就成了她們逃脫的第一,也是唯一的選擇,縱然她們本意并不是想終生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