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這是要再發起一場戰爭嗎?”莫執念急了,他確實急了,傻子都明白,調北伐軍進駐贛榆會引發什么后果。
贛榆,淮安府東北角的一個縣,隸屬于海州,與兗州、青州接壤,它的北面,就是有著近三百年歷史的海防重鎮——安東衛。
安東衛始建于洪武年間,是明初十九衛之一。
滿清入主之后,并未廢棄。
在北伐軍二次渡江戰役之后,原淮安、揚州的清軍潰兵北逃,加上清廷增兵和青州原駐軍,一時間,安東衛駐兵量達到空前,已經超過五萬人,甚至連相距不遠的日照都兵滿為患。
所以,在莫執念看來,調北伐軍入駐贛榆,這等于又一次向清廷宣戰。
莫執念不反對、且贊成早日北伐,但絕不是當下。
在莫執念這一聲問之后,熊汝霖也贊同道:“臣以為眼下不是再一次北伐的良機,既然已經與清廷簽訂和約,那就不妨給江南民眾一個休養生息的時間……除非清廷刻意違反和約,否則,至少三年內,咱們還是專注于內政,整固剛剛光復的淮安、揚州二府,方為上策。”
張國維道:“雨殷兄所言在理,此時閩粵清軍正與大西軍激戰,而王爺所訂戰略,也是暗里對閩粵戰場進行操縱,使得清廷不得不將軍力、財力不斷地投向閩粵戰場,最終陷入泥沼無法自拔……可如果此時北伐軍北調贛榆,清廷必定猜忌王爺有發動北伐之意,有道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如果清廷將注意力轉向咱們,北有駐京八旗,西有多爾博那十萬人馬,我軍很難占到什么便宜,這勢必又是一場大戰……望王爺三思。”
就連一直站在吳爭這邊的張煌言,也勸阻道:“欲速則不達,二位布政司所言在理。眼下清廷想要購買大量槍炮,軍工坊正是日進斗金之時,王爺若在此時發動戰爭……換作我是莫老,也得跳腳不是?”
大將軍府幾乎所有主官都反對吳爭調北伐軍入駐贛榆,吳爭其實心里并不意外。
“諸公誤會了。”吳爭氣不喘心不跳,平靜地說道,“孤也無意在此時發起北伐。”
聽聽,聽聽,這話說得比唱得還好聽。莫執念心里就這么想,他將目光掃向眾人,在所有人的回視中,莫執念發現了共鳴。
吳爭仰頭打了個哈哈,“但,有一點,本王始終堅持。”
瞧瞧,瞧瞧,馬上就露了形了吧。莫執念輕輕地吁了口氣,不是他想吁,而是這時不容他嘆氣,許多時候,嘆氣就表示著立場,特別是上官說出“堅持”二字的時候。
吳爭聽見了,不過他不在意。
“強**事,絕少不了軍事報復。”吳爭臉不紅氣不喘地說道,“陳名夏的死,不是個孤例,諸公都已經知道,陳名夏之后,還有不少人被殺……對,這些人中,不全是心向南方的人,更多的是敵人權力、財富爭奪的犧牲品。但是,沒有人會注意這一點,天下人都會認為,陳名夏因暗中與南方勾結才被不經審判當場誅殺,如此一來,人心便會浮動,原本開始轉向的人心,便會再次搖擺起來……諸公應該都能想明白,爭天下,爭得就是人心向背,而天下人心各異,并非所有人都象諸公般剛正不阿,他們需要寬恕的同時,更需要指引和……安慰。”
說到這,吳爭起身道:“調北伐軍入駐贛榆,就是一次軍事報復……孤要讓天下人都明白三個字……別惹我!”
別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