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惠吉的建言,與吳爭冒出的靈感不謀而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吳爭心里,想到的是后世享有盛名的婦女組織,當然,無法照搬照抄,因為此時和后世的民智、民俗,有著截然的不同,真要照搬了后世的做法,恐怕后果比立即允許女子入仕為官更加不堪。
吳爭的驚愕,顯然給了夏惠吉勇氣,她侃侃而談道:“如今江南織女人數已經超過百萬之眾,她們創造出的財富,足以與男子相提并論,甚至過之而無不及……雖然她們創造財富的時間有限,但年紀大了之后,還可以教徒授藝……她們出嫁之后會有丈夫、孩子,百萬織女就是百萬個家庭……如果有這樣一個龐大群體真心效忠于殿下,那又將會給殿下帶來怎樣的益處?”
吳爭心中一動,他確實有些被夏惠吉說動了。
這些年,自己政令向商人的傾斜,造就了江南商業的極大繁榮,但其中所暴露出的弊端也是觸目驚心的。
商人逐利是天性,社會的發展也絕離不開商人這個階層。
但商人的唯利是圖,和為利益可以無視律法的天性,使得這一階層,擔負不起社會責任。
譬如,此時的太平府織造司分署與當地宗族、官府勾結盤剝當地織女一事,很顯然,這不會是吳小妹慫恿的,吳小妹沒有精力去顧及一府之地的經營,這必然是織造司分署主管者逐利的結果,當然,也可能有妥協的原因在內。
吳爭無意去管這些瑣碎的事情,如果不是夏惠吉執拗地堅持,讓吳爭有些心煩,吳爭恐怕僅僅是回去與吳小妹打聲招呼,令她管束屬下罷了。
但現在,吳爭被夏惠吉的話打動了。
成立一個婦女組織,來舒解開始激化的男女之間的社會矛盾,保障處于弱勢一方的織女,顯然是有必要的。
如果真把織女這一群體逼到了墻角,那么造成的后果是極具破壞力的。
夏惠吉有句話說的對,百萬織女就是百萬個家庭,織女、她的丈夫、她的孩子,一家三、四口,那就是社會的主流群體。
吳爭絕對沒想到的是,自己想要引導民間商業資本進行擴大再生產,結果造就的第一批工人,竟為是江南織女。
吳爭雖然可以保障大將軍府轄下各府縣織女不被壓迫,但無法保障這之外的江南各府織女享有同等待遇。
如果織女們真響應了“自梳”的號召,那么產生的后果是不可逆轉的,不但未來會出現人口急劇下降的惡果,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矛盾、裂痕越來越大,最終不可控。
想通了這點,吳爭對夏惠吉道:“原則上,本王同意你的建議,但這個組織的宗旨、構成和具體事務的權限,需要細細斟酌……這樣,待天亮我與你兄長商議之后,再作定奪,如何?”
夏惠吉志得意滿,高興地應道:“王爺英明!”
吳爭心里有種促狹的意思,古怪地笑道:“這事是你向本王建言的,那么這個組織真要開設起來,你得為它負責。”
吳爭的意思是,小丫頭,這個“婦女主任”你怕是跑不掉了,想著一個剛剛及笄、還未出嫁的少女成了“婦女主任”,吳爭忍不住想笑。
而夏惠吉自然不知道吳爭心中的“齷齪”,她欣喜道:“我可以毛遂自薦,只要殿下允準,我絕不推讓……只是,這官能有幾品?”
吳爭一陣愕然,敢情,這丫頭居然還是個官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