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吳爭這次,沒有見到鄭森。
鄭森回避了。
也對,兩次在吳爭手下吃了癟,這口氣讓鄭森非常郁悶。
于是,他就用這種上不了臺面的手段,來回應吳爭的相對“高調”。
吳爭在金門“傳見”鄭森,這合禮法,鄭森只是永歷朝的延平王,而吳爭那是吳王,一字之差,距離是相當大的,雖說是兩朝了,可不管是永歷朝還是建新朝,名義上都是大明旗下政權。
鄭森不能不奉傳,可又憋著一口氣,于是稱病,重病,病得沒法起床。
不過延平王府的奉傳陣容,還是比較合規的。
鄭森十二歲的兒子鄭經,此時已成為世子,他與叔父鄭襲,也就是鄭森的五弟一起代父奉傳,來金門進見吳爭。
陪同人員有鄭森部下黃昭、蕭拱辰等人,自然也少不了那個陳永華。
按理說,這事并不是過不去的事。
畢竟二人分屬兩朝,可吳爭為啥事來的?
見不到鄭森,和誰談?
于是吳爭沒有接見鄭經、鄭襲等人,而是單獨召陳永華來見。
……。
“外臣陳永華拜見吳王殿下……。”
時下才及冠之年的陳永華,讓吳爭看著有種滄桑感,看來,灘滸山大海戰之后,陳永華的日子不好過。
這說起來,有吳爭一些原因,當時吳爭水師與“諸番聯合艦隊”在灘滸山僵持,并陷入危局時,是陳永華向鄭森執意進諫增援吳爭。
但到了,打勝了,鄭家水師傷亡慘重,雖說吳爭也沒小氣,將俘獲的敵船大部分補給了鄭森,可海員的損失,是無法及時補充的。
這也使得鄭森在之后與“諸番聯合艦隊”在金門海域對決時,水師重創。
所引起的連鎖反應是,吳爭與李定國聯合起來向鄭森施壓,迫使鄭森離開福建東南基地,來了東藩島北部。
鄭森心里肯定不服氣,可形勢是人強,他沒得選擇。
率陸軍和水師殘部來了東藩島北部,可問題是,東藩島北部最大的兩座城池圣多明哥城(今淡水區域,也叫安東尼堡)、圣薩爾瓦多城(今基隆),是二十多年前西班牙人所建,之后荷蘭紅毛與明軍料羅灣大海戰后,撤向東藩,用海軍殘部愣是打得西班牙人狼狽鼠竄,從此接手了西班牙人的兩座城,并加以修繕、整固。
荷蘭人接手之后,將圣多明哥城改名為安東尼堡,并在兩城堡修筑炮臺及各種防御工事,可以說,東藩島北部基本上就控制在這兩座城堡之下。
所以,明面上,荷蘭人妥協了,承認了建新朝對東藩島的主權,可實際上,東藩島南北依舊在紅毛的實際控制之下,甚至連鄭森他爹原本的海盜基地,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