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有水一川”的打賞,今日為他加更一章。
“為何不?”吳爭想都不想地說道,“其實海戰,你比我在行,七星山你敗,不是你不行,而是當時水師將領不行,戰術老化、戰船不行、火炮不行……當然,在接手艦隊之前,你還得重新學習新的海戰術。”
鄭森這時才意會到,吳爭看來不是信口許諾,象是來真的。
這讓他疑惑起來,“那你要什么……華夏天下嗎?”
在鄭森看來,能將這樣的軍權交于他的手里,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吳爭想做皇帝。
因為只有皇帝,才有可能將這樣規模的艦隊交給別人,也不得不交給別人。
吳爭微微一愣,笑道:“為何這么問?”
“此處就你我二人,你給我句實話,是不是想在北伐功成后自立為帝?”這次鄭森大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意思。
吳爭微微一笑,沒有正面回答,“既然是問北伐功成之后的事,那就等到日后再說吧……先把眼下的事做好,大雁還在天上飛,就不要商量清蒸還是紅燒了吧?”
“那……到時你會擁立永歷還是建新?”鄭森有些失望,“又如何安置晉王……和我?”
吳爭哂然道:“華夏那么大,足可以養活萬萬漢人……就算是真不滿足,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皆有可取之地、可取之民……你可勁地往外開拓,我為你提供后盾,甚至為你請功,也讓史書中提到你鄭森時,寫上一筆為中華開疆拓土之功臣,如何?”
鄭森猶豫了一會,然后抬起頭來,向吳爭伸出了他的右手,“君子一言?”
“駟馬難追!”
兩掌合擊在一起時,二人相視哈哈大笑起來,這讓二人想起了五年前,在福州那一夜暢談時的情景來。
也是,許多時候,人往往忘記了自己最初為何要出發!
……。
這天夜里,吳爭再次與鄭森促膝長談。
談到了對大琉球國的定位,也談到了對小琉球(就是東藩島)目前三方勢力的安置。
吳爭的意思非常明確,把荷蘭紅毛從圣多明哥城、圣薩爾瓦多城,這兩座城里驅逐出去。
沒道理主人住荒野,強盜住城里的道理嘛。
先禮后兵,文的不行就來武的,甚至可以先北部后南部,中間有個一、二年過渡也成,但北部二城必須交接。
吳爭對鄭森承諾,但凡紅毛不退,鄭軍進攻受阻,張名振水師隨時進行增援。
確定下這件事后,鄭森心情大好。
因為這樣一來,他就可以切實開發東藩島北部,并對原有港口進行擴建,為即將迎來南海艦隊駐泊,做好準備。
二人還談到了倭國。
這是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因為鄭森的生母是扶桑人。
所以,吳爭只是有選擇地談。
譬如,從萬歷年間的兩國戰爭說起,當時豐臣秀吉派出二十萬大軍渡海攻打高麗,高麗國王派出使者向明朝乞求援助,明朝隨即派出遼東精銳前往高麗,最終擊敗倭軍保衛了高麗。
吳爭問鄭森,聽說在弘光朝亡后,你派人送信去倭國求援?
鄭森回答,確實有此事,他親筆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去倭國德川幕府,信上是這么寫的,“明龍興三百年,韃靼乘虛而破兩京,神州悉污腥膻,今際艱難之時,愿貴國憐之,乞假數萬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