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爭問道:“那對方怎么說?”
鄭森回答道:“時任征夷大將軍的德川家光回絕了我的請求。”
“什么原因?”
“說是無意參與華夏爭斗。”鄭森道,“后來我爹也先后數次向倭國請援,共八封書信,其中兩封給倭國TIAN皇,三封給幕府將軍,另外三封給長崎奉行,但都入石沉大海,沒有了音訊。”
吳爭點點頭,其實吳爭心里明白,此時的德川幕府實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打仗了,軍備松懈,想要遠征,實在有心無力。
再者,萬歷年間和大明朝在高麗干過一仗,結果被明軍給打得灰頭土臉,海軍更是基本全軍覆滅,說不記恨肯定是假的。
他們聽聞滿蒙八旗的騎兵很是了得,尤其是在寧遠吃過虧的后,滿洲還有火炮助陣,臨陣之時火力比明軍還猛。
所以,連明軍都打不過的倭軍,自認肯定不是清軍的對手,哪還有出兵的信心可言?
鄭森補充道:“……倭國雖然沒有派援軍,倒是送來一些火槍和物資,只是數量不多罷了。”
吳爭笑了笑,結束了關于倭國的談話。
但鄭森突然打了個冷顫,他急問道:“你之前說,將三大水師整編為南北艦隊,南海艦隊歸我統轄,為得是控制南海各國貿易往來,那……北海艦隊呢?難道你想……呃,你不會是想染指扶桑吧?!”
吳爭沉默了一會,笑道:“你想多了,大將軍府眼下內憂外困,我哪有那么多精力發動另一場戰爭?”
鄭森想想也是,松了口氣道:“前有元代渡海遠征遭遇颶風全軍覆沒之鑒,后有太祖皇帝丹書鐵券,明示扶桑為不征之國……你可萬萬不能動這心思。”
“放心吧。”吳爭笑了笑,轉換話題道,“令東藩島海清河晏……給你半年時間,夠嗎?”
鄭森估算了一下,道:“你保證補給充足,半年足矣。”
吳爭點頭道:“好,我會令張名振水師為你提供補給……但有一點,不要引發新一場對外戰爭,至少在一年之內,我無力去應對另一場戰爭。”
“我明白了。”
“另外,我會與晉王商議,劃出泉州,做為你在陸地補給、募集之處。”
鄭森這時的眼中,有一股熱浪涌動,他低頭道:“多謝……吳王殿下。”
……。
離開東藩島,吳爭轉道福建連江。
從原大明定海所登陸,目的地是福州。
如今在北伐軍厲如海部的配合下,整個福建的清軍,都已經被大西軍掃蕩干凈。
這是吳爭與李定國的第二次會面。
也是臨時決定的會面。
說心里話,吳爭見李定國有些發悚。
這種發悚,不是因為吳爭畏懼李定國的勢力。
而是因為李海岳。
試想,吳爭一心想拿李定國當兄弟,可李定國一門心思想當吳爭的泰山大人,關鍵是李海岳才剛到十四歲,虛歲,誰見了不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