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吳爭光復應天府之后,近五年來,清軍已經再不敢屠城了,甚至連擅殺平民這類事都很少聽說,其中原因,一是清廷政策開始懷柔,譬如提倡滿漢通婚之類的,另外一點就是,清廷忌憚吳爭的報復,要知道,剛開始兩年,北伐軍從來不留俘虜,滿族人口少,殺一個少一個,清廷確實是怕了,這才有了在吳爭的“敲榨勒索”下,清廷不斷地化銀子贖被俘的滿清貴族將領。
這漸漸地在雙方之間形成一種默契,那就是不殺俘虜了,在戰后換俘虜或者用銀子贖買。
可現在,濟席哈、藍拜在海州打破了這種默契。
那么,吳爭自然不會打落牙齒往肚子里咽,特別是淮安府已經成為自己治下的時候,北伐軍就必須報復,狠狠地報復。
吳爭原本是想圍住阿濟格及其所部,用來要挾清廷退讓。
可現在,吳爭不想這樣了,他改變了主意,那就是要殲滅阿濟格及其所部,徹底收復鳳陽府!
在建新朝頒布廢除之前和約,對清廷宣戰之后。
在吳爭勒令李過率廣信衛對鳳陽發起強攻之后。
當池二憨、史坤率七千多精銳不費吹灰之力,占領衡陽之后。
當錢翹恭等來了通州六千駐軍的時候。
大戰帷幕已經拉開。
這最終改變了北伐進程,極大地提前了北伐時間,而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
它一樣打亂了吳爭的布局,拖延了華夏振興經濟的時間。
當然,這是后話了。
……。
沈致遠一直在苦惱。
是,他確實有野心,但,他終究不是一個利欲熏心、唯利是圖的人。
進攻海州,他想過,確實想過。
如果說,在江北大戰之后,北伐軍有防守錯漏之處,那么,海州就是最明顯的一個。
偌大的淮安府,僅海州、邳州、通州三處駐軍,且兵力都不多。
關鍵是,從通州到海州,超過千里距離,這使得面對突然襲擊時,援軍無法及時趕到海州。
也就是說,只要用不低于一萬人的新軍兵力,強攻海州之后,沈致遠就可以對邳州、通州各個擊破,由此占據整個淮安府,與徐州連成一片。
這是個相當可行的戰略方案,甚至可以大幅提升沈致遠在多爾博勢力中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