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問題來了,阿濟格從原徐州駐軍中選了一萬人,隨愛松古去增援被劉體仁突襲的英武衛駐地,這一萬漢軍的將領又是誰呢?姜瓖!
姜瓖原本是明鎮朔將軍、大同總兵官,崇禎十七年,闖王李自成攻克太原后,姜瓖自知兵力不如人,又無后援,隨即投降大順軍。
而李自成沒當幾天皇帝,就被趕出了順天府,大順的官帽還沒捂熱的姜瓖,一把擼下了頭上官帽,改投了滿清。
他投清之后,跟隨阿濟格攻打山西、陜西地區,論功封為統攝宣化、大同諸鎮兵馬的將軍。
按理說吧,他算是追隨阿濟格不少時候了,就算算不上心腹,那只是也混了個臉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況且,姜瓖可是實實在在清廷封的將軍銜,比愛松古這章京拿得出手啊。
如果比起二人手下人馬來,那就更沒法比了。
可阿濟格愣是將二人調了個個,讓愛松古做了主將,而姜瓖屈居副將,這等于后世,讓一個營長當了旅長的家,是可忍孰不可忍哪。
姜瓖不能忍,頭可斷血可流,臉子不可丟啊!
否則,以何面目去面對他手下萬多將士?
當然,姜瓖不會反,他不敢啊,能短短六年間,先后換了三個主子的人,敢反阿濟格?
但這并不代表著姜瓖心里不反,如果想法能殺人的話,恐怕愛松古還沒出征,就被姜瓖按在地上,踩踏死了。
姜瓖心中的不安,有些時日了。
從早些年江西金聲桓投吳爭、廣東李成棟投隆武之后,滿清對手握軍權的漢軍將領猜忌漸漸加深,從那時起姜瓖已經開始擔心朝廷對自己不利,內心不安。
而此時,阿濟格寧愿相信一個半路出家投靠他的愛松古,也不相信追隨他六年、一起南征北戰的姜瓖,這讓姜瓖心里更加不滿,不滿到一觸即發的程度。
但姜瓖依舊遵命率一萬人馬出征了。
只是在出城之后,姜瓖突然“感覺”肚子疼,想來是吃壞了、著涼了,于是大軍放慢速度緩緩前進,而姜瓖就乘著小船兒,順著東壕河悠哉悠哉地向下流漂去。
阿濟格怎么也想不到,他派兵增援,反而幫助了劉體仁攻克英武衛駐地的清軍。
事實上,阿濟格再昏庸些,就算不派兵增援,憑英武衛駐地已經嚴陣以待的清軍,劉體仁就算兵力倍兒攻之,恐怕也不是輕易能攻下的。
因為劉體仁部已經在飛熊衛駐地找了一場,再百多里奔襲,就算廣信衛將士身子是鐵打的,體力恐怕也支撐不住啊。
也就是說,劉體仁想短時間攻破清軍駐地,只是他美好的幻想。
劉體仁真正能做的,最多是圍住駐地清軍,然后吸引鳳陽城清軍來救,再圍點打援。
但這樣一來,劉體仁就失去了為李過掩護、斷后的能力,并且,真要是鳳陽城清軍大舉再援,憑劉體仁六、七千兵力,不但圍點打援打不成,還可能被對方包了餃子。
當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或許上天也看不上這些茹毛飲血的野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