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該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的兩個人,就因斬殺愛松古一事,迅速取得了最初的默契,雙方甚至連招呼都沒打一聲,反身對自己所部下令,兩面合擊要隘中的清軍。
這下,要隘中的清軍士氣就蕩然無存了。
做為漢人,他們終于記起了之前裝作不知或者忘記了的身份。
隨著投降的出現,要隘不攻自破。
請降者殺起“同袍”來,絕對比廣信衛狠!
到此,鳳陽府第一戰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劉體仁兩戰付出了近二千人傷亡的代價,攻下了原飛熊、英武兩處要隘,由此鳳陽城以南,再無成建制敵軍。
而阿濟格原本自信滿滿地想打劉體仁一次殲滅戰,愣是打成了自己損兵折將,不但一千騎兵幾乎全殲,連主將愛松古都身死當場。
最讓阿濟格震怒的是,姜瓖竟將一萬漢軍帶去了敵人陣營,此消彼漲所帶來的損失,那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簡單。
當然,姜瓖實際上帶來的人并沒有那么多,也就六成上下,因為在來的路上,還躺著二千多具尸體。
但不管怎樣,鳳陽府里,阿濟格完全碾壓廣信衛的兵力優勢,根基已經開始動搖。
要知道,阿濟格己部旗軍,僅不足萬人,號稱十萬大軍,其實主體是原徐州駐軍,而這支駐軍的成份更是復雜,是河南、陜西,甚至山東各路降清明軍的大雜燴。
而姜瓖的反叛,給這支軍隊起了一個“很不好”的開頭。
這讓阿濟格引起警惕,自然,以他的脾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監視、圈禁、解除漢人將領的軍權。
可這樣一來,鳳陽城內,軍心更加浮動。
……。
相較于劉體仁的幸運,李過是啃上了硬骨頭。
不但是硬骨頭,還是腿骨,沒肉、光桿,牙口稍有不好,就得崩掉門牙的那種。
阿濟格麾下有員大將,名叫巴顏。
聽名字,都認為是滿人或者蒙人,可他卻是個漢人,至少有七成以上,是漢人的血統。
巴顏的父親李永芳,都是大名鼎鼎、無人不知的漢奸,可以說,他開創了明將降清的先例。
李永芳原為明駐撫順邊軍的游擊將軍,萬歷年間被努爾哈赤一封帶著恐嚇和利誘的信招降,他降清后,努爾哈赤倒也沒食言,不但授了三等副將,還娶貝勒阿巴泰之女。
在隨努爾哈赤伐明時,已經授三等總兵官。
所以,巴顏早已不將自己當漢人,私下里還以自己身上有漢人血統為恥。
這樣一來,但凡與明軍交戰,殺起漢人來尤兇狠,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洗滌他身上漢人的血液一般。
正是巴顏這種對漢人狠厲的表現,滿人確實將他當成了自己人。
阿濟格是十分信任巴顏的,這才讓巴顏率一萬二千人進駐臨淮,依為犄角。
李過所帶的人馬已經不多,不足萬人。
好在將士這些天在寶坻養精蓄銳,士氣還是高漲的。